不久即有「海狼宴」 - 李碧華

不久即有「海狼宴」 - 李碧華

因為一尾中華鱘在香港枉死,暴屍海洋公園魚缸,大家重新注意到這「活化石」。
肩負慶回歸(倏忽竟又十一年),迎奧運的吉祥物,瀕臨絕種一級保護國寶,中華鱘先祖曾出現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甚至遠溯至二億多年前的侏羅紀),這些數字不過說明歷史江湖地位。最大可長達三米,重五百多公斤,身體呈梭形,像一艘銀灰色潛水艇。
身價那麼貴,輩份那麼高,長江出生,大海成長,卻溯河洄游。逆流而上,千里尋根,見盡世面,備歷艱辛,令人敬佩。可惜龍游淺水遭蝦戲──在南方小島一個海洋館內,五尾中最細小的,被另一亦呈梭形,外號「海狼」的梭子魚咬傷不治,魂斷異鄉。
海狼個性兇猛,面相駭人,血盆大口,尖銳牙齒,天生掠食肉類,能把獵物撕開兩截,人也被咬至皮開肉綻。
若干年前,一度流行中華鱘美食。全身各個部位皆可吃,做出十道八道菜,魚肉肌理緊密,呈淺粉紅色,不必花巧求工,刺身上桌已極鮮甜甘美……「鱘龍宴」一時風尚,漸漸過去。
如今又成頭條?一定勾起大家食慾吧?不,最吸引的反是長江後浪殺鱘兇手。什麼東西都可成為美食,走着瞧,不久即有「海狼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