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夾電話、磨頸、「啪頸」按摩,看似無關痛癢,卻可以是中風元凶。威爾斯親王醫院過去兩年接獲八宗因重複傾側或伸展頸部引致的中風個案,有人因練習潛水、抬頭髹油,有人由捷泳(自由式)轉蛙泳、打羽毛球,導致頸動脈撕裂,血液無法上腦,引發缺血性中風。醫生呼籲巿民保持正確頸部姿勢,避免肌肉勞損,若出現頭痛、手腳麻痹等病徵,應及早求診。 記者:張嘉雯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床導師蘇藹欣解釋,頸動脈及脊椎動脈輸送血液至腦部,但因為頸部血管沒有骨骼保護,較容易受創,長時間過份傾側或伸展頸部,可以令血管受壓或撕裂,令血液不能上腦。
威院平均三個月一宗
她說:「頸動脈血管壁有三層,如果內膜、即係第一層撕開,啲血就會入第二、三層之間,形成一條假通道,呢條假通道會膨脹,就會阻礙真通道嘅血液上腦,造成中風。」
過去兩年,威院平均每三個月就接獲一宗因過份傾側或伸展頸部引致的中風個案,以男士為主,平均年齡47.8歲,全部康復情況理想;整體中風個案中,這類型個案佔5%,50歲以下中風者中,這類型個案則佔17%。
蘇藹欣指,其中一名患者僅37歲,是蛙泳能手,一次嘗試改用捷泳,結果兩圈後出現嚴重暈眩,出現複視、左臂麻木等症狀;另一名病人51歲,是裝修工人,因持續髹油一小時,出現輕微中風,「裝修工人比較高危,因為佢哋通常都食煙,食煙人士血管會比較容易硬化,佢哋因為工作關係,條頸成日維持同一姿勢,就容易出事」。
運動切勿大幅度轉頸
威院物理治療師葉美倫指,一般頭頸動作不會引致中風,但按摩「啪頸」就容易致傷,「好似喺深圳,啲人會問你響唔響(是否拉頸)如果唔知條頸有骨刺或頸部肌肉纖維化,就會好易出事」。
她表示,預防頸動脈撕裂的方法包括保持頸部姿勢正確,平時運動只應向前、傾側,或水平轉動,而不應該大幅度轉頸,否則會傷害肌肉及韌帶,平日不要把頸部傾側超過15分鐘。
蘇藹欣提醒巿民,如運動後出現中風症狀,如頭痛、暈眩、手腳麻痹、半身無力等,需及早求醫,服用抗凝血藥物,情況嚴重則需接受手術。
頸動脈內膜撕開引致缺血性中風
頸動脈內膜因撕開形成假通道,導致血液在假通道積聚,真通道因缺乏血液通過,引發缺血性中風
資料來源:中文大學醫學院
頸動脈撕裂小資料
撕裂原因
●長期用頸夾着電話筒
●頸部經常維持同一姿勢
●脊椎按摩療法
●搏擊及瑜伽等運動
●交通意外
預防方法
●避免經常扭動頸部
●避免仰高頭部做家務
●避免射箭、觀星、仰頭洗髮
●避免用捷泳(自由式),宜用蛙式
●不要俯睡
●避免頂頭槌
資料來源: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