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情仇 - 陶傑

母子情仇 - 陶傑

台灣《中國時報》裁員六百人,據說是因為無法應對台灣《蘋果日報》的挑戰。
全世界的報業,都經營困難。美國的報紙銷量去年下跌了百分之二點五,廣告收入減少百分之七點五。不錯,以百分率計算,相當輕微,但去年美國經濟旺盛,股市起漲,通脹上升,報紙的銷情和收入應該增加而不是減少,算一算虛實來回這一截,就明白市道不好。
危機在什麼地方?誰都知道是電子網絡。全世界的大報,都有自己的網上版,紐約時報、衞報、泰晤士報,網民在電腦閱報,都不必付錢,但網絡的經營,成本卻很貴。因此,報紙老闆在跟時間競賽,除非網上版可以很快創立巨大的廣告收益,否則印刷版只會長期補貼同一報紙的網上版,如此下去,印刷版會撐不住,肚裏的小孩,狂吸母體的血精營養,母親會有捱不住的一天,最後一屍兩命,企業倒閉了,連網絡新聞也一起垮掉。
因此,在網絡看免費報紙,只是過渡期的享受。閣下在網上click進報紙的電子版,是對這份報紙的慢性謀殺。因為只有印刷版的報紙,才有實力聘請記者,網絡全部享用印刷版的現成。一張網絡報紙,沒有辦法獨自生存,台灣倒閉了的《明日報》就是例子,為什麼?因為網上資訊雖然比印刷業的書本和報刊繁多一千萬倍,但正因為爆炸,在網上出現的「新聞」,包括治癌的藥方,火星人出現的傳聞,交往的性伴侶,都着一個「虛」字,對於網民,也沒有真正的公信力。
既然網絡的形象是虛,網絡的新聞也不必正經地聘用記者。網絡只求快速而精簡,不需要記者分析評論的深度,網絡新聞只須要三兩個頭髮蓬鬆的IT人,像實Q一樣看管着這座廉價的商場,還有更要命的:網絡索性把網民自己變為記者:美國的愛護動物團體,用一具手提攝錄機,把美國屠房宰牛的殘酷過程拍下來,控訴美國的屠宰業黑箱作業不依法,一條短片,幾天就有幾百萬人瀏覽,政府被迫採取行動。
報紙會沒落,採訪(Reporting)卻不會,只是選了另一具肉身來顯靈。但有一天,當報紙完結了,記者的神聖也會跟着完蛋的。這就是一位九十歲的民國老記者逝世,令我們哀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