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交所擬於明年初推出燃油期貨,但期貨界人士普遍睇淡,主因是投資者向來在英美市場買賣,而本港未必能提供就地現貨交收,恐怕本港期油交投難成氣候。
亨達集團證券及期貨部董事文錦輝表示,在紐約期交所,有30%至40%期油交易是涉及現貨交收,但香港商交所擬以泰山石化(1192)在內地的油庫存放商品,「香港買、內地交收,技術上已成疑問,若商交所以內地的商家為目標顧客,他們為何不直接光顧上海期交所的燃油期貨?」
敦沛金融期貨部高級副總裁周燕珊估計,香港商交所期油日均成交僅數千張,但「內地資本賬未開放,香港交易成本較低的話,都可吸引外資買賣。」她認為,香港商交所應在凌晨2時半收市,並與英美市場訂立平台協議,以便本地投資者隨時就期油進行套戥。
港交所(388)前董事DavidWebb認為,引入商交所屬好事,但現時評論能否打破港交所的壟斷地位言之過早,「很難說是搶了生意,因為當初港交所也是希望在今年十月先推黃金期貨,待運作成熟後,才推出其他商品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