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交所計劃明年首季率先推出的「180燃料油」期貨合約,其實只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180燃料油」期貨產品,及上海石油交易所「180燃料油」中遠期現貨產品的變種。上期所及上海石油交易所分別於04年及06年推出上述產品,基於內地監管機構至今仍未批准上期所推出原油期貨,上期所的燃料油合約,某程度扮演了原油期貨的影子產品而變得交投活躍,每日成交逾10萬張。
每手合約6萬美元
香港商交所推出的「180燃料油」期貨合約,與上期所及上海石油交易所同類產品不同之處,乃商交所期貨是按燃料油在中國到岸的美元報價交易,而且交割的燃料油存儲於保稅倉庫,故產品並未完稅,買賣雙方交割後可將燃料油運離中國,交易對象既可以是內地交易商和用家,亦可以是海外交易商;每手合約為100噸(約6萬美元)。商交所計劃利用泰山石化(1192)的南沙及上海洋山港油庫,但同時已開始物色其他的油庫作交收之用。
至於上期所及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產品,則以人民幣作交易貨幣,而且已完稅,實質上屬於已進口產品,交易對象全是內地交易商及用家,每手合約為10噸。
被問到香港商交所是次推出的「180燃料油」期貨合約,或會對上海兩交易所產品的定價權產生影響,是否在推出前已與內地監管機構打招呼,及已獲中方祝福?商交所主席張震遠不作評論,只表示有信心應該不會遭到中方阻撓或叫停。
燃料油進口量少7%
有關合約交易的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種,廣泛用於發電、交通運輸、冶金、化工、輕工等行業。中國的燃料油主要依靠進口,每年進口量約3000萬噸,然而由於國內外油價長期存在巨大價差,今年中國只集中進口原油、汽油和柴油,首5月中國原油及成品油進口額分別增12.68%及17.32%,相反燃料油進口量卻縮減6.72%,很多電廠已轉用煤及天然氣,反而燃料油用量增幅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