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內地經濟新動向 - 扶偉聰

兩岸三地:內地經濟新動向 - 扶偉聰

本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宣佈,從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人民幣.下同),航空燃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儘管這次提價與真實的成本價上漲幅度相差還遠,但起碼讓我們看到了內地邁出了物價開放一大步。這個消息公佈後,也讓人聯想起近期發生的其他事件,如八國討論油價,中美高層對話等。其中,中國政府各部門和各省市的主要負責人舉行了聯席會議,這絕對是至關重要的。
其實,從前年開始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出台作引子,進而廣泛地針對物價上漲和對抗通脹政策陸續推出之後,整個內地的經濟狀況正發生着重大變化。一方面人民幣在加速升值,以其紓緩部份來自外部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內部的經濟發展出現諸多制約。熱錢流入、外貿受損、借貸收緊、內企受壓、內需減少、股市樓市雙雙下滑。可以說,通脹已成事實,重要的是怎樣治理。而最大的隱憂是「滯脹」。面對這種經濟形勢的轉變,政府不可能作出袖手旁觀。

從政策預視企業前景

所以,據說這次高層會議中,可以發現一些極微妙的變化。其一,原來的提法是,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先任務,這次會議已不再強調,反而由原先強調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改為「加大穩健的財政政策,對結構調整、保障民生、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支持」。其二,先前「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明,要堅持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監管,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而此次會議則調子為「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
不知對否,政府的會議紀要或提法往往一字值千金。我們在研究市場變化和走向時,政策的調整,足以讓企業產生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內地,密切關注政府的取向,及時有針對性和預見性地調整企業的發展思路,將會有極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