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面上越來越多食品以低糖、低脂及不含反式脂肪作招徠,但有註冊營養師指出,部份產品的聲稱有誤導,例如低糖、少甜飲品的含糖量較即將實施的營養標籤法規定仍要高,也有食品雖不含反式脂肪,卻有飽和脂肪,或低鹽卻高鈉等,市民易墮入食品聲稱陷阱,若血壓高及糖尿病等患者誤食,更會加重病情。 記者:梁瑞琼
患有糖尿病19年的黃柏熊,長期嚴格控制飲食控制病情,也不幸誤墮食品聲稱的陷阱。他指以前「有糖就唔買,冇糖就食多啲」,最近特別購買較昂貴的低糖果醬及無糖蛋糕進食,但血糖不減反升,後來閱讀營養標籤才發現,低糖果醬本身含有果糖,糖份只較原味少20%,但價格卻貴一倍,「錢使咗事小,健康受損就補唔番」。
糖尿患者病情惡化
註冊營養師簡婉雯指出,有聲稱低脂的薯片,每100克仍含有26.6克總脂肪,約等於5.3茶匙油,較每100克普通薯片的36.7克總脂肪只少10.1克,但仍遠高於即將實施的營養標籤法的規定(每100克含少於3克脂肪)。
她又舉例不少聲稱「少甜」的產品,其實仍然很甜,例如一款500毫升裝的少甜飲品糖份較原味少,但仍含有相等於19粒方糖的份量。
市面上不少聲稱健康的食品,其實也未必健康。簡婉雯表示有標明不含脂肪的沙律醬,卻含有高糖份,也有不含反式脂肪的餅亁,每100克卻有27克總脂肪,當中包括對健康有害的飽和脂肪。
她又指,又有一款飲品標榜其藍莓成份,卻含有高糖份,她提醒市民不要被這些聲稱誤導,相信食用有關產品較有益健康,而糖尿病患者更易因攝取過量糖份令病情惡化。
比較產品營養標籤
簡婉雯表示市民不要盡信產品包裝的聲稱,應比較營養標籤,以確定糖份、脂肪等含量,「有啲人以為低糖健康就係咁食,點知反而吸收過量,睇咗營養標籤起碼知道食咗咩落肚。」
營養標籤法例部份規定
‧低脂肪:每100克食物含少於3克脂肪,或每100毫升含少於1.5克脂肪
‧低膽固醇:每100克食物含少於20毫克膽固醇,及含不超過1.5克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不含反式脂肪:每100克食物含少於0.3克反式脂肪,及含不超過1.5克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低糖:每100克食物含少於5克糖份
資料來源:香港營養師協會
特稿:男人嗜甜遠多於女人
一般人認為女士嗜甜,面對甜點更是不能忍口,但一項調查卻打破了這個迷思,原來男士對汽水、蛋糕及糖水等高糖食物更不能抗拒,嗜甜比率遠高於女士。
衞生防護中心在新一期《非傳染病資訊天地》中指出,全球的耗糖量在過去一世紀不斷上升。
本港一項訪問逾2,000名市民的調查發現,17.9%受訪者表示會經常進食高糖食品,或飲用汽水等高糖飲品,在男士組別中有23.2%人更是每周四天或以上進食高糖食品,12至17歲的青少年組別則有34.5%,女士則只有13.1%。
專家呼籲「唔該 少甜」
更有35.3%的女士表示沒有進食高糖食品的習慣,調查結果反映女士對甜食或含糖飲食的自制力反而較男士高。調查又發現53.5%受訪男士,以及56.8%青少年出外進食時,從不或很少會要求飲品少甜,也很少選擇低糖甜品,顯示他們普遍對高糖食品的危害警覺性不足。
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指出攝取過量糖份可致胖及蛀牙,故呼籲市民出外用膳多講「唔該,少甜」。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