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盃歷史上,意大利每12年就能晉身決賽,由70年到兩年前的德國世盃,共得兩次冠軍、兩次亞軍,用這樣的成績去衡量今次在歐國盃的8強賽出局當然不及格。我認為從今屆1勝2和1負的成績來看(不計對西班牙的互射12碼),鄧納東尼的肯變及願意改變,顯露出他有成為頂級教練的特質。
總結意大利在4場比賽的高與低:在死亡之組第1戰對攻力強橫的荷蘭,意大利態度並不過於保守,記得在比賽的頭20分鐘,意大利的主動給我的感覺是:「且看最初被人不看好的荷蘭後防,會否露出破綻」,但在意大利未有收穫前,被雲尼斯達萊在越位位置射入領先(雖然這個入球的爭辯,勉強被球例第11條解釋過去,但仍然不能掩蓋球證判決對意大利的不公)。
大敗後敢於求變
總結對荷蘭的大敗後,鄧納東尼大刀闊斧在對羅馬尼亞的正選陣容中作出5個變動,轉為4-4-2陣式亦加強了比賽的氣勢,但意大利又再先落後;今次是一向穩陣的森保達頭槌回傳犯錯,其實該仗未能擊敗羅馬尼亞並非意大利不濟,應該算是羅馬尼亞部署值得一讚。到第3仗輕取法國,意大利顯露出一往無前的鬥志,繼世界盃後再壓倒對手是一個很簡單的優勝劣敗。
8強戰對手西班牙,在分組賽3戰全勝入8球,賽前氣勢明顯較意大利強,今回鄧納東尼能屈能伸,不介意較被動地用穩守突擊,賽事中每當意大利稍稍推前進攻,西班牙的費蘭度托利斯、韋拿、大衛施華立即在較多空位下顯露銳利狀態;由此可以想像得到,鄧納東尼的主守方向並無錯誤,最後在互射12碼後被淘汰可算非戰之罪。特別值得一讚中堅基亞連尼,勢必成意大利的新骨幹。
丁偉傑
nowSports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