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寶中華鱘來港不久即死於非命,有內地專家質疑,海洋公園把幼小鱘魚與海狼混養,是考慮不周。海洋公園則辯稱,海狼無心殺害中華鱘,事件只屬意外碰撞,並聲稱混養安排已徵詢內地專家意見;有關專家則否認曾向海洋公園提供書面意見。
指曾諮詢內地專家
三歲的中華鱘英年早逝,各界沉痛哀悼之餘,也很不滿海洋公園把國寶放進危機四伏的海洋館送死。海洋公園昨日召開記者會辯白,動物及教育執行總監蔣素珊說,園方決定把五條中華鱘養在海洋館,與獵食魚類的海狼住在一起,事前曾諮詢多名內地專家,並研究海洋館魚類的習性及體形。
不過日前來港出席中華鱘進館儀式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教授危起偉則表示,沒有向海洋公園提供過書面意見,並質疑園方考慮不周:「內地是單獨飼養中華鱘,不會與其他魚類放在一起,海洋公園可能有處理不周的地方,以為在館內的魚類基於人工飼養就無攻擊性。」
海洋公園教育總監吳守堅辯稱,園方已考慮過中華鱘與海洋館內其他生物磨擦的問題,海狼咬死鱘是個別事件,海洋館內的海狼是「由細睇到大」,由剛出生養至今年10歲,從來沒有獵殺館內同類的紀錄,「海狼嘅主動攻擊性唔強,今次事件,可能係新來動物同舊有動物碰撞而作出嘅反射行為。」
遇害的中華鱘今年5月來港,包括牠在內,中央政府送了五條中華鱘給海洋公園,已死的「中華鱘5號」來自北京海洋館,由農業部遴選,確保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才啓運赴港。蔣素珊稱,海洋公園已盡了一切能力避免悲劇,包括先把中華鱘放進一個半透明容器,讓牠們與海洋館原居民互相熟習。
單獨飼養「不好看」
海洋公園是全球首個地方,利用鹹水飼養中華鱘,也是唯一的水族館,同時飼養中華鱘及海狼。蔣素珊說,在外國也有把中華鱘與其他海洋生物飼養,但她沒有解釋為何不可單獨設館飼養中華鱘。
國家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宗民慶則解釋,海洋公園的中華鱘不可能單獨飼養,這樣「不好看」,與其他生物混養則可營造一種「和諧共處」的景象。
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也有回應事件,對中華鱘死亡感到可惜。他說,這是香港首次飼養中華鱘,其中一條死亡,不能即時怪責海洋公園或政府部門,要等海洋公園解釋。他並感謝中央政府體諒香港的特別情況,答允再贈送一條中華鱘來港。
傷口長16厘米 不忍卒睹
【本報訊】海洋公園鱘魚落難,園方昨日展示死者「中華鱘5號」屍首的圖片,遺體上長長的傷口,教人不忍卒睹。獸醫在死者身上發現四道傷痕,致命的一條長達16厘米。海洋公園打算把四條中華鱘重新放回海洋館,內地專家則不表贊同。
海洋公園首席獸醫馬伯樂說,6月21日「中華鱘5號」受傷被救起時,共發現身上有四道傷痕。在身體右邊的兩條分別長16厘米及12厘米。傷口深達1厘米,並有4厘米的魚肉外露出體外。另在尾部發現兩道傷痕,1.5至2.5厘米長。
馬伯樂說,在「中華鱘5號」受傷後,他即時替牠縫針,放在隔離的魚缸內療養觀察。牠在治療後還能在魚缸內游動,動態正常。但至22日晚上,其病情惡化,翌日清晨就死了。暫時無法確定「中華鱘5號」是否傷口受細菌感染致死,有待進一步驗屍。
八條海狼將被移走
四條倖存的中華鱘已搬離海洋館,目前住在園內的檢疫室,牠們都沒有被海狼咬過的痕迹。海洋公園將會逐步把八條海狼移走,然後至7月初再把四條中華鱘放回海洋館。園方表示,在放回中華鱘之前,會徵詢內地專家的意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教授危起偉反對把中華鱘放回海洋館,認為單獨飼養中華鱘比較好。世界自然基金海洋環境保護主任朱炳盛也建議,勿讓中華鱘與其他魚類混養,以減低這種瀕危物種受傷風險。
陝西遊客
程之:「中華鱘是很珍貴的生物,我們內地人也很少機會看見。港人應好好珍惜,不要再搞死牠們。」
台灣遊客
許先生:「我專程來港看中華鱘,來到才知道死了一條,很失望。」
你的意見?
●中華鱘被咬死,你認為海洋公園處理失當嗎?原因為何?
●你接受海洋公園的解釋嗎?為甚麼?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37112411或發短訊至:6010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