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贈港慶回歸 海洋公園內遭海狼咬傷不治<br>國寶中華鱘枉死

京贈港慶回歸 海洋公園內遭海狼咬傷不治
國寶中華鱘枉死

【本報訊】肩負着慶回歸的使命,並身為奧運吉祥物的國家一級保護國寶,剛落戶海洋公園海洋館的「中華鱘5號」,不足10日即告枉死。海洋公園相信,中華鱘5號是被同住的海狼咬死的。有海洋生物專家質疑,園方不應把國寶與兇殘的海狼混養:「同樣係一級國寶,點解樂樂、盈盈同中華鱘嘅待遇會咁唔同?」
記者:蔡元貴 蔡朗清

兇殺案發生於本月21日,即五尾中華鱘公開亮相於海洋館翌日。海洋公園海洋館員工當日發現其中一條命名為「5號」的中華鱘身有傷痕,隨即通知駐園首席獸醫,並將中華鱘5號從海洋館取出,交由獸醫治理。治理後的中華鱘5號被安排放於療養缸作詳細觀察,並無異樣,惟至昨日(23日)凌晨約12時30分被發現暴屍魚缸。

海狼以魚類為食糧,面相駭人,牙齒銳利,能把獵物撕開兩截,是一種兇狠的海洋獵者。

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上周五迎接中華鱘時非常興奮,圖中剛巧見到中華鱘和「兇手」海狼(箭嘴示)相遇。

將運送另一條來港

為了慶祝香港回歸11周年,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今年5月把五尾中華鱘送給海洋公園。中華鱘5號是當中最細小的一條,只有3歲,身長1.2米,來自北京海洋館。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對事件表示哀痛,並即時通知內地有關單位。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將會安排運送另一尾中華鱘來港。
五尾中華鱘上月運抵海洋公園後,接受了一個月適應期,至大約6月13日放進海洋館,並於6月20日正式招待傳媒及公眾參觀。五尾中華鱘被安排與其他海洋生物混養,包括有捕獵魚類習慣的海狼。根據公園獸醫的剖屍報告,中華鱘5號身上之傷痕顯示牠曾被咬傷,傷處與海狼的牙印相符。園方辯稱,海狼與中華鱘一般會在同一個野生環境中生活。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杜偉倫說,「我好懷疑海洋公園嘅講法,香港大學上星期先有一位研究中華鱘嘅專家來演講,佢話海洋生物學家至今都未知道中華鱘由河流游出海嘅期間,喺邊度棲息。海洋公園話海狼會同中華鱘同住,我真係未聽過。」

一條放生到長江的中華鱘,在本月17日被發現死於江邊。
互聯網

專家質疑混養安排

杜偉倫質疑,為何海洋公園不把中華鱘獨立飼養:「同樣係一級國寶,點解樂樂、盈盈同中華鱘嘅待遇會咁唔同?」對於這種瀕臨絕種的生物遇害,杜偉倫頻說「好慘!」他曾前往武漢的中華鱘研究所考察,飼養員不會把中華鱘與其他魚類混養:「海狼係攻擊性好強嘅魚類,棚牙好利,如果受騷擾,連潛水人士都會襲擊。」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環境保護主任朱炳盛認為,海洋公園的安排可以做得更好。他說,飼養海魚通常有種習慣,當有新魚加入,都先用屏障隔離新魚及舊魚,互相適應:「有啲海魚好有地域性,會襲擊入侵嘅新魚,尤其係中華鱘,牙齒唔夠尖,連魚鱗都冇,冇乜自我保護能力。」

其餘四條暫時隔離

為確保園內中華鱘的安全,海洋公園已把其餘四尾中華鱘暫時移離海洋館,預計7月初才重新放回海洋館。至於八條海狼,園方表示正陸續取出海洋館,分別養於另一飼養缸內。
海洋公園的新聞稿引述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回應稱,對事件感到傷痛,但這是在自然世界也會發生的現象。
事有湊巧,本月17日有人在長江水域江安段拾到一尾死亡的中華鱘,長江水產研究所人員後來證實是該所較早前放流的其中一尾中華鱘,死因不明。

兇狠海狼能撕斷獵物

【本報訊】殺害國寶的疑兇海狼,是一種兇狠的海洋獵者。牠們廣泛棲息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以魚類為食糧。海狼名副其實,面相駭人,擁有一張血盆大口,牙齒銳利,能把獵物撕開兩截,然後吞下肚子。

游動時速可達58公里

海狼身長可達1.7米,重44公斤,壽命最長14年。石斑、吞拿、𩶘魚,幾乎所有魚類都是海狼的獵物。牠們主要在白天捕殺,流線型的身軀游動速度極高,可達時速58公里,使獵物難於防範。相反,能夠捕食海狼的魚類極少,紀錄上,只有更龐大的鯊魚及吞拿魚,才能剋制牠們。
香港天然水域也有這種又稱梭魚的肉食性魚類,潛水人士也對牠們忌憚三分。去年5月,一名俄羅斯旅客在泰國海域潛水時,被一條突如其來的海狼侵擊,手掌被咬至皮開肉綻,須由直升機接往市區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