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上周突然宣佈油價和電價上調,在口口聲聲全力嚴控通脹的情況下,這個消息馬上被形容為中國政府對當前低迷A股的第一支補針。
不過,如果同時考慮到這幾天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訪中東,為了讓「未來老闆」在「阿拉」子民面前更能振振有詞的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產油和用油大國,當前將會把國內油價更反映實際價值,並提升國人節能的意識。」
是否又會為股票蟹民帶來另一個美麗的誤會,數周內將有答案。
視乎傳媒演繹
星期與來自上海的友人討論未來A股的變化,這位從來小心投資的老手,對於被炒作的所謂政府救市行動,一直採取靜觀其變的心態,因為過去政府的新政舊策,每天每日都有,視乎報道取向而產生不同演繹。
例如這次電油價格調整,當天會有報道說,「可為中石油和中石化帶來盈利增長」,但後來又說,「要達到真正的盈利,可能要再上調30%以上才能實現」,就這次漲價會否產生需求下滑,讓油公司得不償失,則有待觀測。
讀者在看行文時,中石油和中石化A股股價已經跌回消息前的低價,友人的經驗,不可以不服。
緊盯熱錢流向
問他甚麼時候才是出山的良機,答案在他看來,也是要跟着紅鬚綠眼的老外。言下之意,就是緊盯仍然停留在國內的熱錢。
根據德銀的報告,今年頭四個月,流入中國的國際游資,相信有3700億美元之數。另一些分析,累計的熱錢總額可能高達8000億美元以上。今年流入的資金,主要來自國際金融機構而非個人,這些強於策略投資的入侵者,他們的胃口遠遠高於人民幣升值的10%。
雖然現在這些熱錢大部份都先以儲蓄賬戶為橋頭堡,但最終他們在國內的流向,不管是房地產(這個現在已經被政策管得很嚴),或者是A股市場,相信都會帶來波動。不過,在友人眼裏,波動才是「搵食」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