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禍不單行。在特首和政府雙雙表演民望大插水之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因腦血管病而辭職,無異於令政治人才缺乏的特區政府雪上加霜。由於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將於下月6日來港訪問,實在想像不出特首曾蔭權有甚麼靈丹妙藥,可以在短短的十天時間裏,療好政府的創傷,體體面面地見新領導人?
根據香港大學最新的民調,曾蔭權的評分跌至57.9分、支持率跌至51%,創下他自2005年擔任特首以來的新低,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滿意度也跌至只有36%。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特區政府聘任副局長和政治助理這些新貴的過程,一如特首私人俱樂部,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要說市民不滿意,連王永平等一眾前高官都無法忍受。
如果將曾蔭權近期的施政,同前特首董建華在2005年下台前夕相比較,可以說,無論在尊重法治、政治運作、改善民生、公關應變等層面,曾蔭權都正在重蹈董建華的覆轍。2005年3月10日,港大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市民給時任特首董建華的評分只有47.9分。剛好也是在這一日,董建華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政府請辭,並於3月12日獲接納。
從市民的評分來看,曾蔭權如今比下台前的董建華也只保持了10分的距離而已。需要指出的是,董建華之所以提前下台,一方面是由於特區政府將香港政治、經濟、民生等搞致一鑊粥,民怨沸騰,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央領導人更換,新領導人希望開創新局面。
其實,近年香港經濟復蘇,並不是曾蔭權和他的領導班子有甚麼獨家秘方,而是主要得益於中央政府開放內地居民來港自由行、落實和擴大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政策,但隨着珠三角加快經濟轉型及嚴格執行勞工法例,不少北上的香港企業正面臨困境,本港通脹又緊隨內地急遽升溫,特區政府的能力真正受到考驗。
曾蔭權的政治運作已招致「衰過董建華」的評價,而港大最新的民調顯示,市民對特區政府在維持經濟繁榮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表現,滿意程度在一個月內分別下跌了15及11個百分點。特區政府風雨飄搖之際,雖然暫時看不到中央有中途換馬的取態,但曾蔭權真的要再坐等中央打救嗎?
猶記得去年11月,曾蔭權到北京述職時,當着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面,稱呼剛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為「習主席」,太想巴結習近平而鬧出笑話。預定於下月6日來港訪問的習近平,是他今年3月當選國家副主席及兼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京奧領導小組組長之後,首次來港視察。曾蔭權及一班政治新貴,如果想體面些見新領導人,在這十天裏雖然不能創造出奇迹,但起碼應該在聽取和尊重民意、在維護香港法治和發展民主政制、在紓緩民困、在協助港商應對變局等方面下些功夫,多少挽回些民望。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