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紀律、重炮,都是前蘇聯足球的代名詞;同樣的元素都可在當下的俄羅斯國家隊身上找到。不過,在神奇教練軒廸克領導下,已進化到另一層次,比80年代盧班諾夫斯基領軍的一隊更強、更現代化。
80年代蘇聯「快」字掛帥
蘇聯於86年世界盃平地一聲雷,以強勁的體能及遠射腳頭殺入16強,強如分組賽對手法國也幾乎被擊退。貝倫洛夫、阿列尼哥夫、易哥雲高等人聲名鵲起。兩年後,蘇聯乘勇殺入歐國盃決賽才被荷蘭所敗。
nowsports足球評述員曾偉忠(圖)認為,80年代的蘇聯以「快」字掛帥,當年確較其他球隊走快了10年,不過當年的「快」、「勁」,與現代足球比還是差得遠:「當年蘇聯球員每場大概跑8至10公里,但現在每個球員動輒跑上12、13公里。另外,當年的蘇聯並不太講究戰術運用。」
曾偉忠讚軒帥排4-5-1
談到俄軍贏荷蘭,曾偉忠大讚部署得宜:「軒廸克針對荷蘭史奈達、雲達華治不擅回防的特點,排4-5-1加強中場壓迫,當成功搶截反攻,只有一個雲邦賀斯像樣的荷蘭脆弱防線自然難以抵禦。」
他續說:「吸收首仗輸波教訓,軒廸克在後防除去瘀血伊拿舒域治,而今次對荷蘭,施馬克這個墮後中場角色最重要,在高洛甸被引走時補位,令荷蘭三叉戟威力大減。俄軍算死荷蘭,荷蘭卻沒特別部署,正是勝負關鍵。另外,俄國球員爭取在今屆賽事成名,戰意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