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年逾八旬,他有感於黃光國的身世談到他喜歡的一首歌,表示他死後也要「化為千縷微風,吹拂這塊土地」。意思是為台灣這土地找一個出路,是他至死不渝的志向。
台灣國史館不久前出版了《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共四大冊。這套書,與二○○四年出版的《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都是李登輝的筆記與訪談回憶錄,是台灣歷史的相當寶貴的見證。
從二○○二年六月開始,台灣國史館陸續對李登輝進行訪談。《見證台灣》是他從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八年期間,蔣經國與他共一百五十六次會見談話內容的筆記。新出的《訪談錄》,就分成四冊,第一冊是《早年生活》,第二冊是《政壇新星》,第三冊是《信仰與哲學》,第四冊是《財經產業》。較受矚目的是他的《早年生活》。
李登輝坦承他年輕時懷抱熱血理想,曾經和林如堉、陳炳基、李薰山等人組織「新民主同志會」。二二八後,曾想去台中參加共產黨領導的謝雪紅部隊,後考量交通問題而作罷。四七年十月,李薰山說他可以參加共產黨,他填了申請書,並由當時的領導徐懋德與他單線聯繫。徐偶爾會找他,叫他去作批罵國民政府的宣傳,在牆上寫些攻擊國民黨的標語口號。他沒有聽從,因為他討厭被人命令。他覺得做這些事沒有意義,就決定退黨。四七年十月到四八年六月,他當了不到一年的共產黨員。
李登輝回憶二二八時,他雖不曾親眼見到軍隊殺人,但曾在街上目睹軍人亂開槍。他說,從二二八開始,他的想法就和中國「再見」,慢慢轉變以台灣為主體。他加入國民黨,從政,整個一生以至他想到死後,他也要化作微風,吹拂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