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哭就哭,想怒就怒 - 高慧然

想哭就哭,想怒就怒 - 高慧然

有個女孩跟我說,日本的營業員對着顧客笑得特別燦爛。
的確是這樣的,看上去像是發自內心,不像是被商業擠兌出來的。受建前文化影響深遠的日本人,致力在人前建立最完美形象,那個笑容,他們平時站在鏡子前練習了無數遍,自然燦爛無瑕。
不止是營業員對着顧客笑得特別燦爛,人際交往間,他們的笑容也出現得特別頻密。
為建立人前形象而笑,長期壓抑真正情感的發洩,日本人正在付出代價。
大阪大學的心理學研究者最近發佈了一項研究結果:過度微笑極易產生抑鬱。而長期抑鬱會導致心理崩潰。
喜、怒、哀、懼是人類的基本情緒,本該得到自然釋放,當心理狀況與面部表情不一致時,就會加重心理負擔。
這當然不只是日本人的隱憂。現代人被告知喜怒不形於色是個人修養的表現,有多少人沒有率性地笑,率性地哭,率性地怒,率性地懼了?我們把微笑留給外人,回到家中,對着自己的家人,連牽一牽嘴角也嫌太累;我們不敢在人前示弱,哭泣和恐懼被迫借歪。至於怒,我們通常是發洩在身邊至親的人身上,因為在外面,我們隱藏情緒,戴着面具做人的時間已經太長。
這也是男人比女人短命的其中一個因素,相對而言,女人比較不怕示弱,男人則要建立強者形象,笑傲江湖。
別讓微笑強姦了我們的精神健康。每個人都只是活一次而已,只要不侵犯他人,想哭就哭,想怒就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