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人才 - 陶傑

實戰人才 - 陶傑

選拔政治人才,在台上站成一列,都有哈佛牛津學位,令人印象深刻。
但國際名牌大學的履歷,是不是第一流人才的保證?還是沒有實戰經驗,只有書生理論,一樣是空的?
公元二千年,美國有過一個實驗。國防部把海軍陸戰隊一個小組的軍官,由西部調來紐約華爾街,又在華爾街的股票行,選十幾個最頂尖的經紀和基金投資人,調到西部,叫他們駐紮在海軍陸戰隊。
然後叫軍人坐鎮股票行,看着行情表,投資買股票;再叫紐約華爾街的精英人才,在軍校參加一次軍演。兩組人對於對方的行業全無經驗,幾個海軍陸戰隊員,甚至是鄉下人,還沒去過紐約。
實驗的目的,是要試一試美國文武兩界的精英,易地而處的時候,會不會處理危機。紐約華爾街的人,平時用別人的錢投資,投資是賭博;海軍陸戰隊的軍官,懂得用別人的命指揮作戰,戰事也是賭博。
行業不一樣,但精確的訓練,嚴謹的紀律,快速的判斷,應該是相同的。結果奇蹟出現了:紐約華爾街的金融部隊,在軍事演習的指揮室裏,對於如何用兵,海陸空戰爭資源的投放和調配,運用平時在華爾街的決策方式,軍事演習,雖然外行,卻指揮得頭頭是道,與軍人的水準相同。
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在股票市場,盯着行情的漲退,幾個人商議,決定把資金投放在哪幾種股票,與戰爭出擊鎖定敵方目標一樣,二十四小時,也賺了大錢。
專家有點驚訝,但不覺得奇怪:只要是受過嚴格實戰訓練的精英,不論在股場還是戰場,都擁有一樣的精確判斷,懂得如何憑直覺,而不是所謂專家的論證,洞燭機先,搶在時間的前頭,達成一個決策。
實戰經驗,就是這個意思。在戰爭裏,敵方會發動奇襲;在股票市場,有不知名的大鱷會突擊,為了力挽狂瀾,根本沒有時間開會討論,拿出三五套方案,做一個所謂可行性方案,慢慢再「諮詢民意」,在兩者之間,「謀求取得平衡」,才付諸行動。
港人治港十年,從「八萬五」、沙士,到禽流感殺雞、副局長風波,為什麼沒有長進?因為香港沒有實戰經驗的人才。開會、論證、諮詢,一味七嘴八舌噴口水講耶穌,一批學者圍觀吹水,當局者不是西點軍校或華爾街出身,沒有在前線肉搏投彈的經歷,只擁有一大堆國際名牌學府文憑,只會惶恐、遲疑、困惑,下怕民意,上懼中國的阿爺,左怕輿論,右恐立法會,只有學歷,沒有用的。
華爾街和海軍陸戰隊cross-over,很有想像力,就是真金烈火的考驗了,也只有美國人才有此膽識,這個世界,合該哪一個國家稱霸,一點也不寃枉,很公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