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ELI投資者轉趨保守

衍生創富:ELI投資者轉趨保守

港股上半年經歷了一場持久的調整市,年初至今大市下跌逾18%,期間股票掛鈎投資(ELI)市場的投資者轉趨保守,並主要以大型銀行股作為掛鈎對象,透過較短期的ELI收取潛在利息回報。上半年的調整市,市場再度留意投資期較短的看漲ELI,並首度出現了短至14天期的看漲ELI。至於可贖回ELI方面,投資期亦見縮短,從過去以兩年為主導者,變為以半年期至一年期者較受歡迎。
在調整市中,本地及中資大型銀行股仍為主要掛鈎對象,並位列ELI四大掛鈎對象,當中尤以滙豐控股(005)在3月業績公佈後的受歡迎程度回升,其次為多隻中資銀行股,包括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939)及交通銀行(3328)。在非銀行股中,中國人壽(2628)在掛鈎股份比重中亦佔一席位。
從上半年參考價及贖回價水平,可見投資者的保守心態。過往一、兩年藍籌股看漲ELI的參考價百分比一般介乎99%至100%,以換取較吸引的潛在年息回報。惟近期參考價百分比水平已回至97%至98%,在波幅較大的國企股中,參考價百分比更回至約91%至92%。
保守心態不但出現在看漲ELI,可贖回ELI的贖回價亦帶來啓示。就藍籌股可贖回ELI而言,其贖回價百分比水平約為95%至96%,國企股更低至91%至92%。每當贖回價百分比普遍低於100%時,可反映市場希望在正股微調時,整筆投資仍有機會被提早贖回的心態。
註:上述數據截至6月17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