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市仍然是反反覆覆,市場對經濟前景及通脹預期仍然矛盾,是以過去幾日股市反覆向下,當中以內地股市尤甚,因為周中出了兩個好消息。第一個頗堪玩味,是內地證監會與證券者保護基金聯合發出的投資者問卷,被市場演繹為救市措施出台前奏,筆者則認為是傳話性質,引導股民思考為多,A股雖即時抽升5%,但翌日便打回原形。第二個則是中央終於首肯成品油及電費加價,內地股市周五應聲而起,但收市距當日高位已回調近3%,港股更是遇阻力打回原形,走勢上令人未能看好。
增加通脹升溫風險
提起成品油價調整,市場其實憧憬已久,因為兩大石油巨頭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差不多完全控制國內成品油供應,面對油價急升,成本大增,但成品油價卻握於中央之手,未能跟隨原油價上漲,基本上是多賣多蝕,虧本的生意,相信無人會做。所以年初以來,各地油荒不絕,因為成品油價太低,實在賣唔落手,也有個別油站因提價預期而囤積油品。
中國身為石油進口國,五月份廣東省成品油出口竟然大升兼創新高,可見石油股經營之艱難,令油公司不得不各出奇謀增加盈利。所以提升成品油價除了救石油股,亦被視為內地股市的續命劑,因兩大油公司佔去內地股指一大截。中央的考慮,除了是應否用此等形式救內地股市之外,還要考慮提升成品油價對通脹的影響。
今趟一舉提升成品油價及電價,對一眾買下相關股票投機的人來說(博加價),或者會是好消息,但基本面上對股市及經濟的影響,其實有限,因為內地通脹仍高企,此番加費必然會增加通脹升溫的風險,而用作救市的強心針,或許能起一點作用,但作為刺激相關股票基本面由負轉正,似乎仍然不足,相反卻令物價有惡化可能。
留意中石油中石化
或許油電價格由市場主導為大勢所趨,而且高能源價格能令使用者改善浪費,長遠利好,不過短期而言,似乎只能當好消息炒一轉,周五華能(902)本來大升7%,收市卻倒跌2.7%,可見不少春江鴨趁好消息出貨,相關股票仍受政策掣肘。不過,筆者預期中央的救市政策,將在奧運前陸續推出,例如一直困擾油股的暴利稅,可能因增加了煤資源稅而得以寬減,令巨無霸中石油、中石化得以受惠,達到救市托市目的,所以當此兩股大成交下跌,可能又係短炒可吼之時。
張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