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投資商品對抗通脹 - 張敏華

投資名言:投資商品對抗通脹 - 張敏華

環球各地通脹壓力持續增加,被視為刻下全球經濟的重大風險,促使近期投資市場焦點由早前的次按風暴,轉變至通脹高企上。

美國早前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按年上升4.2%,為今年1月以來的最大升幅。但仔細審視通脹數據,發現當地的核心通脹水平穩定(右圖),可見是次通脹上揚主要是源於食品及能源價格所帶動。回顧相關商品的今年表現,原油價格年初至今已上升接近40%,一度創出每桶139.89美元的歷史新高。
農產品方面,近期玉米價格升勢凌厲。當中是由於美國中西部自上月下旬起持續下大雨,多個地方受水患影響,部份玉米田至今仍未播種或必須重新種植。其中艾奧瓦州、伊利諾伊州及印第安納州的玉米播種進度只分別完成97%、92%及88%,數據低於過去5年的平均值。水災為未來玉米的供應增添變數,價格升勢加劇並創歷史新高。
雖然未來整體商品走勢可續看好,但是由於不同商品所面對的好淡因素並不相同,走勢難以一概以論。當中需要留意3項因素,包括供求情況、分散風險及投資比重。

留意三項因素

(1)供求情況:供求關係對商品價格影響甚大,以年初至今玉米及小麥的表現作比較。玉米供求關係受耕地面積較去年減少而轉趨緊張,預期今年產量及儲貨量均會下跌,價格因而節節上升。反觀小麥價格則受累於市場認為今年小麥產量將增加至近10年來最高水平,其供求關係不如玉米緊張。因此兩者價格近期雖然同受惠於美國水災而造好,但小麥年初至今的升幅只為2%,表現遠較玉米的64%升幅遜色。

(2)分散風險:基於各種商品走勢各異,投資者應選取投資範圍較廣的商品類基金,以投資一籃子商品的方式全方位涉足相關市場,分散投資風險,減低受個別商品價格波動的拖累。以年初至今回報計算,投資範圍較廣的商品類基金表現較專注某一類型商品的基金為佳。

(3)比重方面:由於商品投資受市場情緒及熱錢流向等短線因素的影響較大,波動性較高,投資者應考慮風險承受能力而決定持有的比重。相關基金適宜視作增值投資或另類投資選擇,不適合作為投資組合的核心投資。
花旗分析員相信受惠於新興市場經濟不斷增長及美元長線走勢偏淡,商品需求將有增無減,預期商品價格的長期上升周期可望延續。由於商品價格上升是引發今輪通脹趨升的源頭,故此,透過投資商品期貨或股票,將能捕捉商品巿場的升值潛力,商品投資因此成為現時最重要的投資主題之一。投資者在物價持續上揚,購買力不斷萎縮下,可利用商品投資「對抗通脹」。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