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將食物吞進食道,過程不一定順利;當口腔及咽喉肌肉退化時,便有機會因「吞錯隔」令食物誤進肺部,引發致命的吸入性肺炎。有呼吸系統科醫生指出,本港近年引入新的檢查方法,患者進食混入色素的食物,再使用光纖內窺鏡觀察,可準確找出有問題的肌肉部份,並進行針對性治療,有效改善病情。
記者:梁德倫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曾華德表示,正常人在吞嚥時食物會進入咽喉,60多組咽喉肌肉會有規律地運動,令食物可準確無誤地進入食道,而會厭部份則在吞嚥時會將氣管掩蓋,避免食物進入氣管。不過,吞嚥困難患者會因為口腔及咽喉等肌肉不能協調,令食物滯留口腔或咽喉內,在會厭未及覆蓋氣管時,食物就誤進肺部,繼而演變為可致命的吸入性肺炎。
食物入氣管會發酵
曾華德指出約5至15%肺炎個案屬吸入性肺炎,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約一半長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預料隨人口老化,此問題將會惡化。他說,由於食物誤入氣管後會阻塞呼吸管道,而且誤入氣管的食物會發酵,繼而導致細菌感染,故吸入性肺炎是肺炎中最嚴重的一種。
吞嚥困難患者會在進食後,通常會有大量食物渣滓殘留在口腔,曾華德指出現時醫治方法主要靠強化吞嚥肌肉訓練、深層咽喉刺激法及吞嚥電療等,而患有神經性疾病如中風、柏金遜症及曾患鼻咽、喉嚨或舌頭癌等人士,都會較易出現吞嚥困難。
以光纖內窺鏡檢查
本港近年引入新一代光纖內窺鏡吞嚥評估(FEES),病人進食混有色素的食物後,醫生及言語治療師可直接觀察患者的咽喉構造,以及肌肉運動,從而找出問題肌肉作針對性治療。言語治療師龔頌欣表示,FEES的好處在於無副作用,圖象顯示也較X光片清晰,更可使用內置的吸管將誤入氣管或殘留咽喉的食物抽出。
曾華德表示已替39名患者進行FEES檢查,全部患者在接受針對性治療後病情也得到改善,曾有一名61歲的外籍銀行家,在接受頸椎矯正手術後,出現吞嚥困難及嚴重吸入性肺炎,更導致呼吸功能衰竭,危急時曾於氣管開設造口方便呼吸,經兩個多月的針對性治療後,現已康復。另外,曾有一名91歲老婦因吞嚥困難令食物誤吸入氣管,患上吸入性肺炎,經FEES檢查及治療後,現已能恢復正常進食。
吞嚥困難常見病徵
‧進食後口腔殘留大量食物殘渣
‧吞嚥後咳嗽、氣喘及有啖聲
‧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不清
‧常有食物鯁在喉嚨的感覺
‧胃口明顯變差
‧口部肌肉控制不靈活及經常流口水
‧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
資料來源:曾華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