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改變)」是挑戰者的煽情口號,聲稱改變在位者建立的「StatusQuo(現狀)」來取悅大眾。因此,筆者不主張胡亂改變。教練好與壞,跟聲望、履歷沒關係,成績才是最佳證明。希臘教練列哈格、法國教練杜明尼治,既然證明過實力,足總貿然換人無疑是跟自己過不去。
球隊的穩定性很重要,曼聯近10多年雄霸英超,就跟長壽領隊費格遜有關;國家隊教練更需要穩定,因為教練沒時間與球員相處,有時連默契也難以建立。
意大利、法國相對好點,畢竟他們都有固定的足球哲學。94世界盃巴西教練彭利拿趨向保守,最後捧盃仍難逃炮轟;但像希臘等弱國,換教練意味着改變一切,球員很難適應。
現狀不濟是否就該改變?這顯然高估了人的力量。法國86世界盃後沉淪,直至96歐國盃施丹的出現才復蘇,歐洲足協主席柏天尼當年也救不了法國。
「改變!」就像奧巴馬完美的演講技巧,浮誇而不切實際;政治和足球不單單是表演,所以我不支持奧巴馬!文:法比奧
本欄由藍鑽石、法比奧、阿呢斯奧輪流執筆,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