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原油價格飆向新高至140美元,包辦開採和煉油業務的中石油(857)經營日益困難,其母公司集團消息人士昨向道瓊斯通訊社透露,集團今年首5個月實現稅前利潤按年大跌40%至475億元(人民幣.下同),主因是上繳石油特別收益金(暴利稅)升逾3倍至387億元,達去年上市公司全年的86.8%。 記者:羅嘉銘
不過,受惠於成品油短期可能加價的傳聞刺激,超賣的中石油A股和H股昨分別飆升5.58%和3.5%。證券界人士普遍認為,內地通脹高企仍是當局最關切的問題,成品油放行起碼延至今年第四季,提價亦會循序漸進。
首五月暴利稅升三倍
道瓊斯引述中石油集團消息稱,集團首5個月國內外累計生產原油5780萬噸,按年微升1.1%,已佔今年全年生產目標(約1.09億噸)的53.2%。集團07年原油原訂產量雖為1.01億噸,但最終超產至1.076億噸,較06年實際產量增加100萬噸,再創新高。
天然氣產量方面,消息指,今年集團首5個月生產量按年升19%至277.8億立方米,原油加工量增3.2%至5614萬噸,主因是集團須紓緩年初南方雪災和5月四川地震所導致的成品油緊張局面。
中石油集團現時上下游業務均呈「捱打」格局,因06年3月起實施原油暴利稅的起徵點(40美元),並未跟隨國際形勢上調。中石油07年全年暴利稅支出高達445.8億元,按年增156.7億元或54.2%。至於下游的煉油業務更加慘烈,上周三中石油公佈發債600億元,以滿足生產需要。集團不諱言,世紀發債正因內地成品油嚴重「倒掛」。管理層較早前已指,油價每升1美元,煉油業務虧損將增32億元。
疑向國家施壓求「放水」
市場揣測,中石油集團透露盈利大倒退,是向國家施壓要求「放水」。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前日訪美時指出,中國會謹慎對待成品油價格調整問題;消息惹來石化股昨日大反彈。專家相信,「打擊通脹」壓倒一切,料國企仍要為大局「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