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自行在藥房購買藥膏塗抹皮膚痕癢處,隨時弄巧反拙,造成永久的皮膚萎縮紋。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濕疹患者,在內地購買「999皮炎平軟膏」塗抹患處半年,濕疹病情雖受控制,但大腿內側及小腿卻出現大批難看的皮膚萎縮紋,皮膚科醫生指出,這類含高濃度類固醇的藥膏不適宜治療濕疹、暗瘡等皮膚疾病,反而會令皮膚變差。記者:梁瑞琼
現時市面上不少藥膏均含有類固醇,市民使用後出現不良副作用的個案也增多。皮膚科專科醫生王夢貞指出,過去一年已有兩名濕疹患者因亂用「999皮炎平軟膏」,皮膚長出永久的萎縮紋,其中一名女患者只有20多歲,大腿內側及小腿均長出又痕又癢的濕疹,使用醫生處方的藥膏無效後,經朋友介紹在內地購買該軟膏,並持續半年每日塗抹患處兩次,濕疹雖有改善,但患處皮膚卻出現大量深色的萎縮紋。
另一名26歲的男患者也因大腿內側痕癢,自行在內地購買該軟膏塗抹,三個月後即長出萎縮紋,停藥近半年後仍不消散。
長期使用皮膚失彈性
王夢貞指出,「999皮炎平軟膏」不是本港的註冊藥物,含有強效類固醇「醋酸地塞米松」,長時間使用會令皮膚失去彈性,形成萎縮紋,而大腿皮膚較易膨脹,更容易出現萎縮紋,且不會消退。
王夢貞表示市民使用不適合的類固醇藥膏也會抑制黑色素,令皮膚變白,曾有一名三歲患者,手腳、面頰及嘴唇附近也長滿濕疹,求診後獲醫生處方一種含中度類固醇的藥物治療,但使用兩周後嘴唇附近的皮膚變成白色,患者轉用較低濃度的類固醇藥物後已痊癒。
濕疹一般可以中低濃度的外用類固醇治療,王夢貞表示患者應按醫生指示用藥,且避免用於皮膚較薄的地方,例如腋下、陰部、頸部等,一般使用一周已可見效,再轉用低濃度類固醇治療便可避免皮膚出現不良反應。
嚴重者影響骨骼生長
不適當使用類固醇治療暗瘡等皮膚疾病,會引發很多皮膚症狀,王夢貞指出市民亂用類固醇藥膏治療皮膚敏感或暗瘡,可引致微絲血管浮現、皮膚變白,嚴重者更會影響骨骼生長,「類固醇本身有消紅腫功效,但長用(治療暗瘡)反而會更差」。她強調,大部份含類固醇藥膏均需醫生處方,提醒市民若出現皮膚問題應求診,切勿自行亂購藥膏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