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震災超過一個月。開始時,中國開放傳媒報道災情,及接受外國救援隊,而贏得國際社會的稱讚。但這種稱讚並沒有得到延續,因為中國專權政治的架構,決定了事情一旦碰觸到政治,就必然從開明又回復保守了。
地震碰觸到的有關政治問題,包括:
一、地震預報──已有許多國內外的地震專家表示,這次地震是曾有預警的。四川省政府的網頁甚至在地震前發出過「成功平息地震誤傳事件」的公告,間接承認有地震傳言。另有小道消息指出,溫總第一時間去災區,未見有四川省委書記、省長等領導人陪同,是因為這些人都在地震前就避難去也。是否屬實,雖未可知,但中共當局至今未就是否有預報問題作回應,卻是事實。
二、地震發生後,四川學者、環保人士,接受港台電視部採訪,認為這次地震緣於過度興建水電站誘發地殼變化所致。對這種說法,不僅當局不重視,更遭內地網民狂罵。中國若不吸取教訓,繼續過度發展,必會再遭大自然報復。
三、學校豆腐渣工程。許多災民對學校工程不堪一震憤懣不平,要求有關教育部門、建築部門、承包商,特別是批准這些工程的官員,承擔司法責任,並聚眾抗議。中共當局封鎖有關新聞,更起訴一名公開提出批評的四川教師,並由御用文人余秋雨寫文章,要災民「識大體,明大理」,不要被一些「長時間找不到反華藉口」的外國媒體利用。
四、救災款與救災物資被貪污挪用問題。中國當局一方面壓制對這方面的報道,另方面仍壟斷所有捐款與救災物資的發放,不容非政府的民間慈善組織參與救災。
這幾個大問題,不僅與災民的切身福祉有關,而且也同能否提前防避另一次地震以及使地震災害減低直接有關。地震或是不可免的天災,那麼這幾個問題就是可以免的人禍。
但中共當局並不正視這些問題,也不讓這些問題在社會公開討論。目前,中共就地震所做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嚴密控制內地媒體,要求媒體迴避涉及人為不臧的負面新聞,要正面報道感人事迹,如余秋雨所說,「使動人的氣氛保持下去」。「動人氣氛」的主旋律是甚麼?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王兆山一首詞中的一句「主席喚,總理呼,黨疼國愛」,就是中共掌權者所要的「動人氣氛」了。
二是再大規模發動捐款。昨天本報《探針》版刊出大陸作者來稿,指出內地「強捐攤派」現象。據知,在香港中資機構中,也有這種名為自願、實為強捐的做法。最近,筆者也接到兩通來自左派機構的電話,向筆者勸捐。為甚麼震災過了一個月還勸捐呢?就為了要把「動人氣氛」延續下去,因為這牽涉到使香港人更深入領會「黨疼國愛」之情。
三是為維護這個「動人氣氛」,就對一切不符合這主旋律的異音雜聲大張撻伐。筆者的「天譴論」的主旨在促使中國掌權者反省,一直到現在仍受左報炮轟。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為甚麼會抨擊筆者文中根本沒有說過的「天譴中國論」呢?可能是:他大概聽到甚麼「傳達」,而不是自己讀了筆者文章。中共內部傳達常有栽誣,是自文革以來一以貫之的。
在內地,網上批判莎朗史東,批判朱學勤的「天譴論」,也鋪天蓋地,反而少有聲討豆腐渣工程這種人為災難的貼文。中國人真是對人為災難那麼忍辱負重,卻反而不能接受不同聲音嗎?不同聲音對中國有甚麼損害?豆腐渣工程對人民又有甚麼損害?又或者是,連新興的網絡媒體,也被置於中共嚴密操控下了。
四川地震前,中國因藏變、聖火傳遞遭抗議、逮捕異見人士、沒有採訪自由,而陷於國際社會譴責聲中。地震一來,難得震出一個外人稱讚的「動人氣氛」,當然想把這氣氛延續至八月奧運。但不處理地震出現的人禍問題,只一味歌頌「黨疼國愛」,那麼不管在國外、在香港、在內地,都是無法使這種「動人氣氛」保持下去的。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