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築面積來計算單位呎價,是香港多年來約定俗成的習慣,一旦改以實用面積計,在面積縮水下,全港物業呎價將即時「暴升」,衍生的問題極為巨大,實用面積呎價暫難成市場主流。
實用率越低呎價越高
由於不同物業的實用率不一,若以實用面積來計算呎價,實用率越低的單位,呎價將越高。以05年發售的經典縮水樓元朗四季豪園為例,現呎價約1800元,但由於物業的實用率低至29至42%,若以實用面積計價,呎價將一舉跳升至4300至6200元,呎價即時急升最高1.4至2.4倍。而大部份本港業主,都只知道持有單位的建築面積,這種習慣相信難以一時間改變,故未來以實用面積及建築面積各有各計,一個單位兩個呎價,似乎是大勢所趨。
可向差餉署查實用面積
市民要知道物業的實用面積,其實不難。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汪敦敬表示,凡有繳交差餉的物業,大部份都可透過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訊聆,查出其單位的實用面積,計算準則與政府建議統一樓花面積的方法接近,不包窗台,只計露台及類似設施。一二手樓實用面積計法已接近統一,要推行實用面積計呎價,其實已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