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岩手縣傷亡輕微原因<br>震央人口少 樓宇抗震強

專家指岩手縣傷亡輕微原因
震央人口少 樓宇抗震強

日本岩手縣地震跟上月四川黎克特制8級大地震成因相若,震源都在內陸淺地8-10公里左右,觸發逆斷層地震,但日本地震災情,遠較上月造成69,170人死亡、逾37萬人受傷和17,428人失蹤的四川大地震輕微,皆因四川地震釋放的能量,是日本地震的16倍。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陳龍生說,岩手縣地震與四川大地震很相似,兩者都是淺層地震,而且成因相近:「兩次地震都係一個板塊由西北向東南碰撞,令地殼抬升所致。」他說,地球上每年都發生八至十次7級以上地震,今年並不特別多。陳龍生強調,岩手縣與四川地震時間接近,成因差不多,但兩個地區位於不同斷層帶,兩次地震並無關係。

釋出能量僅四川地震1/16

雖然兩者級數只差0.8級,但傷亡情況差天共地。專家解釋說,根據地震規模與釋放能量的比例計算,四川大地震釋放的能量,是日本地震的16倍。此外,岩手縣的地質較四川穩固,震央也位於人口較少的地區,破壞力相對較小。
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平田直還補充說,日本建築的抗震標準,整體遠高於中國。日本是個地震頻仍國家,1923年關東大地震和1995年神戶大地震,令當局規定建築物一定具抗震標準,規定高樓大廈能抵抗8級大地震,使用期限超過100年。以地震加速度值「伽」(gal)來計算,日本建築物基本上能承受300至400伽,但北京建築物只能承受200伽,上海和成都是100伽,綿陽是50伽。

當局派出直升機,救出多名被困的村民。一名小童落機後,仍然一臉驚慌。 美聯社

「繃帶」包柱震毀也不塌

岩手縣地震的最大加速度為812伽,與神戶地震的818伽接近。加速度值超過980伽時,地面非固定物體會被拋起。
四川災區的建築不但沒抗震能力,而且涉嫌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支柱較細,混凝土質量差,鋼筋數量少。反觀日本建築物,所有高樓大廈的底盤都設有抗震裝置,當發生地震時,底盤會左右搖動,卸去地震的搖晃力。最近還研製出用樹脂纖維製造抗震「繃帶」,包裹在建築支柱上,即使支柱被震毀,也不會倒塌。
路透社/本報記者

地震令岩手縣奧州巿一條公路嚴重損毀,路面不是凹陷就是凸出來。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