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流鼻血是兒童常見的健康問題,不少家長也誤以為是燥熱所致。有兒科醫生表示,流鼻血主要由鼻敏感或鼻炎等引致,曾有一名男童持續流鼻血兩年,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發炎症狀,才停止流鼻血,但流鼻血也有機會是患上類血友病等先天性出血疾病的症狀,兒童若持續每周流鼻血一至兩次,應盡快求診。 記者:陳沛冰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表示,有研究發現一半人流鼻血的位置是在「鼻中膈前半部」,即鼻翼內幾組不同血管滙聚的位置,主要由鼻敏感、鼻竇炎、鼻炎、用力挖鼻孔或打噴嚏等引致。另外,25%個案是由鼻部受傷引發,例如打架或車禍;其餘個案的起因則是疾病,例如凝血功能問題或類血友病等。
父揑女鼻骨致變形
韓錦倫表示曾有一名五歲男童,持續兩年幾乎每天都流鼻血,多番求診也未見改善,曾有醫生嘗試用熱槍電死男童鼻部的微絲血管,但仍然繼續流鼻血。男童其後服食類固醇藥物兩周,減低發炎症狀調節免疫系統,便沒有再流鼻血。
韓錦倫說,男童因鼻敏感經常打噴嚏,加上天氣亁燥,鼻膜失去黏液的保護,容易流鼻水,「令到個鼻好脹」,男童因而經常挖鼻孔,最終流鼻血,要徹底根治流鼻血,必須先治療鼻敏感。
不少家長發現子女流鼻血也會驚惶失措,韓錦倫表示曾有父親看見女兒流鼻血太驚惶,用手指大力揑着女兒鼻骨,導致鼻骨歪了,需接受整形手術才能回復原貌。
韓錦倫建議家長要先安撫子女,再以正確方法止血,家長切勿將子女頭部仰後,否則會令鼻血倒流喉嚨及肺部,也不應用棉花或紙巾塞鼻孔,因棉花或紙巾亁後,取出來時反會弄傷鼻孔。
凝血因子出現問題
流鼻血也可以是嚴重疾病的先兆,韓錦倫指,一名兩歲幼兒,出生三個月後開始持續流鼻血,每次流量很多,可以全個枕頭都是血,求診獲處方口服抗敏感藥及藥膏塗抹鼻孔,但情況未見好轉,健康也越來越差,兩歲時身形只像八個月大嬰兒,最終驗血證實患上類血友病。
韓錦倫解釋類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出血疾病,嬰兒因缺乏負責凝血之一的第八因子而致病,研究發現病發率為0.82%至1.6%,患者主要是黏膜表皮出血,出血的時間也較正常人長。
也可以是血癌症狀
長期流鼻血也可以是血癌症狀,患者因白血球過多,紅血球及血小板低,導致經常流鼻血、流牙血,甚至皮膚有不明原因瘀傷,估計每年本港有50宗血癌新症。
子女流鼻血家長處理方法
1.先安撫子女坐下來
2.讓子女的頭微微向前傾
3.家長用手指輕輕按着子女兩邊鼻翼
4.可用手指向鼻翼輕微施加壓力
5.教導子女用口呼吸
6.一般情況下,5至10分鐘後可止血
資料來源: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