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品市場成為市場焦點,油價更升破每桶130美元高位,不過,我們經常建議投資者,無論面對升市或跌市,均要保持冷靜,別太過受市場短期氣氛所影響。今期,我們將會透過多角度和讀者探討商品市場的投資前景。
在研究商品市場投資前景時,首要是審議商品的供求趨勢,其中探討商品價格在未來三至五年的走勢更為重要。中國和印度的高速增長,更成為商品價格企穩的一支強心針。
中國是目前全球增長最迅速的大型經濟體系,亦是最大的商品消耗國,其中對石油的需求更早已超越美國。至於全球人口第二大的印度,亦正在進行都市化,步伐僅落後於中國。印度計劃在目前至2013年間,將動用超過5000億美元作基建投資,這將是另一項利好商品價格的因素。
供不應求難解決
讀者可能擔心,美國經濟放緩會否為商品價格帶來負面影響?我們認為,市場一直存在誤解,認為美國等這些已發展國家,是過去數年帶動商品需求增長的火車頭。事實上,這是一個錯覺。我們以銅需求為例,美國在最近三年,對銅的需求已呈衰退,於2007年對鋁的需求亦下跌逾9%,但反觀環球需求,卻在同年上升逾9%。這反映已發展國家在商品市場的角色日漸減弱,相反,發展中國家目前的重要性與已發展國家並駕齊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於另一個重要考慮是供應的穩定性。雖然不少工業用金屬的供應已經增加,在若干情況下更大幅攀升。然而,鑑於需求增長的步伐遠較供應增長迅速,因而引致市場供應仍然短缺。
展望未來,供應將進一步增加,特別是鐵礦,但現有供應卻同時出現史無前例的中斷情況。單在本年,南非出現電力危機、澳洲發生嚴重水災、智利供水短缺,全球不少礦場均發生罷工事件。上述事件足以抵銷投產的礦場所帶來的額外供應,例如荷蘭銀行預計,本年的銅供應中斷量將達700克拉,高於08年預期新供應量的一半。至於煤炭方面,花旗集團預期,受水災及中國減少煤炭出口影響,煤炭供應將減少約3000萬噸,相等於全球供應的5%。
估值下調更值博
目前大部份礦產公司正面對成本通脹的壓力,但仍然預期盈利將因價格上漲而上升,其中評論機構Liberum便預期,RioTinto及BHPBilliton兩家公司,在本年及明年將錄得逾50%的年率化盈利增長,然而,市場大部份分析員仍然低估了礦業公司的盈利增長潛力。我們在過去亦曾經面對礦產股估值遭下調的情況,但每次股份估值下跌後,最終均能為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我們無理由相信這次的情況將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