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擴大問責制,委任新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備受各界猛烈抨擊,特區政府不但毫無悔意,不但毫無自我檢討的意思,反而繼續提出一些奇談怪論為整個制度及委任人選護航,包括甚麼擴闊參政空間,加強施政能力等。最可惡的是,特區政府居然把用人唯親的新委任制說成是為最終達致普選行政長官鋪路,認為是政制向前發展的一步。這種拿普選為無規無矩體制塗脂抹粉的做法,實在是混淆視聽之極。
要為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作準備,最基本的當然是讓更多有志參政的人有投身普選、參與選舉的機會。因為只有經過普選的洗禮,從政人士及他們的助手、助理才會明白民主選舉的真正意義,才會真正明白主權在民的原則,才會改變高高在上的心態。
因此,要為二○一七年行政長官普選作準備,特區政府不但要盡量令二○一二年的特首選舉更開放,造就機會讓不同政見的人士角逐;它更應當盡快增加立法會的普選議席,減少功能組別議席,令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大型的選舉,吸取經驗及教訓。
當整個政治體制的民選成份增加時,當更多有志從政的人經過選舉洗禮,二○一七年特首直選自然容易水到渠成。
可是,特區政府擴大政治問責制卻反其道而行,卻安排了一批所謂政治人才以坐直升機的方式直接進入政府最高層,成為政治新貴。這樣的做法培養的只是善觀長官意志的「人才」,培養的只是視當權官員及特首為主子的「人才」,培養的是對最主要的政治過程──民主選舉一知半解、毫無感覺的「人才」。對二○一七年特首普選來說,這些政治新貴有甚麼助力呢?
更可怕的是,特區政府擴大問責制,以超高薪吸納沒有甚麼政治經驗的「人才」,會令有志從政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不願投身選舉或相關的工作,只想四處拉關係、「入馬房」以求被特首或主責挑選的官員看中,一登龍門成為副局長或政治助理。試想想,只有數年跟政治、選舉不相關的經驗就可以成為被選中的人(chosenones),支取十多、二十萬元的月薪;反倒是努力助選、參選的人往往生活拮据,經常陷於失業邊緣,辦事的資源更是非常缺乏。而相比較下,有志從政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參選、助選的興趣肯定大打折扣,對拉關係、「入馬房」的興趣肯定大大增加。這對未來的特首普選、對香港政制朝全面普選發展不是弊多於利、有害無益嗎?
至於政府說增設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可以增強政府的政治工作,加強政府的施政能力同樣毫無根據。特首及特區政府最主要的政治工作是拉近與市民的關係,聽取市民的聲音,在政策制訂過程中吸納不同的意見。偏偏政府在委任新一批政治官員時厲行用人唯親的政策,把不同政見的人完全排除,這等於令社會的分化、對立更明顯。再加上大部份政治新貴本身沒有甚麼實質的政治式選舉經驗,跟立法會議員及很多主要政黨沒有甚麼聯繫,他們根本沒有甚麼能量、能力搞好政治工作,更不要說加強政府的施政能力了!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