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高企130美元以上,連帶可用作再生能源的粟米、豆油的價格亦居高不下;糖亦可轉化為乙醇,在拉美國家更被發展作汽車燃料,令落後多時的糖價亦反彈。其他主糧如大米的價格累積升幅已不少,發展中國家因食品佔了大部份開支,泰國、越南等相繼限制糧食出口,以確保國內供應。但是,亞洲各國在面對高油價時的對策,卻相對顯得被動。除因他們相對地依賴石油入口,亦未有投放足夠資源發掘能源代替品。
食品價急升影響民生
隨着油價急升,煉油企業的虧損愈益嚴重,印尼、馬來西亞政府已取消對該等行業的補貼,結果柴油的零售價在本土市場一次過升逾四成,進一步加重物價壓力。
印尼央行於兩個月內兩度加息,印度亦於周三搶在7月底議息前,宣佈將息口調至8%,為最近8.24%的通脹降溫。料亞洲其餘地區在通脹惡化的壓力下,息口在年內轉勢向上的機會大增。加息無疑將妨礙各地的經濟增長速度,不過,穩定物價在現階段更為重要。
越南經濟雖自00年起,以年率平均7.5%的速度增長,卻極依賴煉油產品的入口。越南央行面對通脹壓力,卻遲遲未作息口調控,認為較低的資金成本,可支持國營企業的持續增長,以及自年初以來暴跌逾五成的股市。可惜,越南的通脹率在5月份按年上升25.2%,為連續7個月以雙位數的百分點增長。越南盾受到恐慌拋售,整個金融體系受到威脅。可幸的是,亞洲各國的財政狀況自97年後已改善,而且貨幣升值屬起步階段,自然比金融風暴時承受外來風險的抵抗能力更高。
以中國來說,外來資金流入導致投資過熱的情況與越南類似。中央亦意識到必須防止信貸過度擴張,禁制銀行體系的不道德借貸及不良貸款。上周中央再度宣佈於年內第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亦旨在針對投資過熱所引發的問題。
中央堅持人民幣的升值必須循序漸進,亦是期望可穩固外界對其貨幣及金融體系的信心,降低當年悲劇重演的機會。在地震以後,中央的政策重點以救災重建為先,宏調會更具針對性。剛公告調升準備金率的政策暫時亦只限於災區以外,並輔以財政資助,所以對煉油的補貼亦暫時不大可能會取消。
需針對投資過熱
雖然,中國的生產物價指數在5月上升8.2%,顯示企業生產成本仍高企。但同期反映民間通脹水平的消費物價指數回落至7.7%,主要是食品通脹增長減慢,大米期貨價格在近1個月已略為回順,預計下半年的通脹將會獲紓緩。中央上周宣佈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在時間性上一反常態在公佈通脹數據之前,而上調1%的幅度亦較高,表現其貫徹宏調基調以打擊通脹之決心,亦注重政策施行的靈活性。
人民幣年初至今的升值,亦有穩定通脹的作用,減低加息的需要。最新5月份出口增長數字仍舊強勁,相對穩健的經濟基礎,支持貨幣政策更大的靈活性,危機下的應變能力也更強。
富邦銀行(香港)
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