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變色龍 - 卓韻芝

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變色龍 - 卓韻芝

這篇稿是來遲了。近來亞視為了紀念劉志榮,在深夜播放麗的電視劇《變色龍》,每晚連播兩集;在此稿見街時,已播放超過20集了,現在才想起該寫寫此劇,這個溫馨提示,是來遲了。撰文:卓韻芝

變色龍之龍

嘩真是經典。甚麼是經典呢?話說我阿婆某夜下床夜尿,見我在看電視,不出五秒,就認出那是《變色龍》,隨即說:「唉,鄺志立根本係鍾意硯梅又……」——潘志文飾演鄺志立,硯梅則是魏秋樺——她直呼角色名字而非演員的名字,簡直成為本周城市驚喜;你得明白她70多歲人了,連開電視也不太懂,而這電視劇播放至今相隔30年了。結果她坐下來,把兩集全看畢。我笑問第二天同樣時間是否需要叫醒她看電視,她唓一聲:「不用了!」

翌夜,我深夜2時才回家(本沒那麼早的,為的正是要追看《變色龍》),甫進家門,竟見她在看電視!我大叫:「條城市驚喜仲唔瞓!」你知不知道她怎樣回答?「嘩我正話幾驚呀,以為開唔到個電視」,哈哈超級黐筋。再之後一夜,她竟然在午夜12時就下床出廳等《變色龍》!哈哈你條死𡃁妹。結果她邊看邊釣魚,我命她立即就寢,至多我錄電視啦!她聽了點點頭,神情呆滯,形體動作卻依依不捨。
龍嘛,不死傳說。甚麼是經典呢?這就是經典了。能讓人為它捱夜,能讓人畢生銘記,作為一位創作人,筆下能出一套經典,無論往後際遇如何,不枉此生了。
開始時,我被《變色龍》所吸引,是因為它的畫面,真是靚到不得了。當中的每件家具,每項陳設,每套服飾,都經過精心設計,那堆傢俬,全是這年代的我們公認的經典,圓錐腳沙發、vintage牆紙、一張過無接合位的圓bar枱高凳、鮮綠鍋釘真皮沙發……,最容易理解的形容,是「像在看Aluminum的catalogue」。那個年代沒有假designerchair,看見的,就是真身。張瑛的三件頭西裝、潘志文的鮮紫針織上衣和高腰西裝褲、劉志榮的大企領襯喇叭褲,馬敏兒的腰間綁布法,CarrieBradshaw可以參考一下,統統是經典。我不能夠想像,自己身處那個隨手都是classic的年代,感覺是怎樣的。鄧碧雲的服裝由萬邦(四海)贊助,我決意到四海做一套套裝,有聞老店仍在,位置是尖沙嘴警署對面。

1978年出版的麗的《電視周刊》。

變色龍之色

最有趣的,是那個年代對於顏色的敏感度。那時剛有彩色電視,拍攝人員銳意用畫面表現色彩,鄺志立家中的陳設,簡直彩到爆炸,美指在暗紅的神枱下,放了一部啡色的收音機(那木製收音機當然是另一經典,我看着自己電視架上的RobertsRadioRevival,有點心有不甘),然後,你猜美指在收音機上面放了甚麼呢?哈是一個鮮黃色的頭盔!(鄺家老父是地盤判頭,吳回飾演),頭盔旁邊,還擺放艷紅色的花呢!你想像一個鏡頭之內,暗紅.撞鮮黃.撞啡色.再撞艷紅,簡直是一鏡之內不見五種顏色誓不罷休。
此劇播放時我還未出世,惟有苦苦追問身邊前輩:那時山寨廠時期已過,製衣業起飛,也是經濟起飛前哨戰(《變色龍》一劇名,正正意指那個充滿機遇的劇變年代),「摩登」的概念入侵香港,就在時裝、家品、消費模式中,建立了西化概念的雛形。
那是一個色彩鮮艷的年代,當時香港人心中充滿希望……然後,我漸漸明白,我對這劇的嚮往,不只是畫面前的東西,也是鏡頭背後的香港動力;在未完全變遷之前,城市在震盪,到處都是happenings——這種時期的都市,往往最漂亮。正如人說一位導演最好的作品,通常是未完全established卻最有火的一齣。

有日我若再回頭 笑望着人寰轉變
《變色龍》主題曲.曲:黎小田 詞:盧國沾 唱:關正傑

變色龍之變

不過我最感覺詫異的,是人際關係的面目全非。劇中的人物關係定必反映當時社會,才能引起共鳴,及至成為經典。劇情中,街坊朋友會主動借錢給人(我阿婆也因此被騙過),朋友都是從小便認識,結婚就是一世,劇中對白是「只要未收到你結婚的消息,我一直等你」,現在的我們,會在MSN分手,也沒有街坊朋友。潮流、時裝、對美學的認知,30年萬千轉變,但人際關係,就只30年,就變到這個地步,這真是難以想像。人們時常拍攝科幻片,愛想像未來的科技,最難幻想的,其實是未來的人際關係將變成甚麼模樣。
《變色龍》還未播放的後段,劇情將進展至好人變奸人,朋友變仇人,現在才開始看的話,沒看上部只看下部,看不到香港社會美麗的段落。對不起,這篇稿,是來遲了。

變色龍年代

在未完全變遷之前,城市在震盪,到處都是happenings——這種時期的都市,往往最漂亮。

那是一個色彩鮮艷的年代,當時香港人心中充滿希望。

那時山寨廠時期已過,是經濟起飛前哨戰。

摩登概念入侵香港,就在時裝、家品、消費模式中,建立了西化概念的雛形。

《核突褲人》連載第四十三回:

核突褲人卓韻芝掛住玩新玩具。
(核突褲人:IlovethatoffbeatD嫂gag.)

卓韻芝自我簡介

納稅分子,正職電台發聲,副業文字發功。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
攝影:PaulTs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