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投資產油國對抗高油價 - 張敏華

投資名言:投資產油國對抗高油價 - 張敏華

油價高企,本港和海外多個地方發生罷駛示威活動,抗議高油價影響生計。除了一些已發展的歐美國家外,亞洲多個國家,包括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均有示威活動,可見依賴石油進口的亞洲經濟體系,需要為高油價付出代價。

花旗分析員的研究顯示,原油價格每升10美元,亞洲經濟增長會削減0.4個百分點,同時引發入口通脹的問題。一旦油價升至每桶200美元,把今年平均油價推高至每桶142美元的話,亞洲經濟增長便會削減1.5個百分點,區內通脹率也會額外增加3.5個百分點。
亞洲區內,兩大主要經濟體系中國和印度,均是能源使用密集(Highenergyintensity)的巿場。以中國為例,不但佔了全球石油需求的9%,過去5年環球石油需求增長,有35%是來自中國。剛公佈5月份中國石油進口數字,較去年同期增長25%,至每日380萬桶,可說是石油巿場的大戶。

看好俄羅斯能源業

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巿場,對石油需求有增無減,令環球石油需求增長放緩的情況較預期輕微。另外,由於舊有設施老化令使用率下降,以及新增設施投產進度較預期慢,導致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的原油供應較預期少。國際能源組織把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每日的供應量預測,由去年12月至今已下調40萬桶,在這段期間,國際期油價格累積上升40%。
雖然不能排除短期油價出現調整,但基本因素支持油價處於高水平,花旗分析員預期未來兩季,國際油價平均會處於120美元至125美元水平。
油價上升,有人歡喜有人愁。部份新興巿場國家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當地企業和政府同時成為商品通脹的受惠者,當中包括全球第二大產油國俄羅斯。
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佔總出口約2/3,能直接受惠於能源價格高企。過往由於政府對石油業徵稅太重,打擊俄羅斯石油企業的投資意慾,但是最近俄羅斯政府宣佈自09年1月起,下調能源稅和把天然氣稅率凍結至2010年,此舉有助鼓勵當地石油公司增產。花旗分析員看好俄羅斯能源業的前景,認為今年部份俄羅斯石油企業,盈利增長可達60%以上。

歐非中東亦要留意

油價上升,產油國不但在出口收入方面得益,對當地本土經濟也會有利好作用。受惠於經濟保持增長及人均收入不斷提升,俄羅斯的銀行、電訊及內需行業也得以急速發展。以銀行業為例,花旗分析員預期,今明兩年當地貸款會分別有26%和33%的增長。
身處亞洲的本港投資者,不妨放眼俄羅斯和歐非中東產油國的投資機會,透過投資受惠於油價高企的地區和行業,對抗能源價格上升和通脹升溫對購買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