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商談時,主動提議兩會應盡速就「兩岸海域油氣共同合作探勘」商談,引起外界廣泛關注。由於中國與日本在東海有糾紛,加上台灣島內目前正因漁船被日軍艦在釣魚台撞沉引發激烈反日潮,有學者認為,海基會的提議對兩岸不但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還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更有學者指,江的提議,實際上已為兩岸聯手「抗日」埋下伏筆。
計劃探勘點鄰近釣魚台
據悉,海基會提議的兩岸共同探油的提議,原本並不在兩會規劃的優先協商議題中,江丙坤提出後受到外界關注,民進黨更質疑共同開發油源涉及國防、外交、經濟,事前並未經討論。但江稍後解釋,議題是他出發前3天,由陸委會授權提出的。他稱,台灣中油和大陸的中海油一直在這方面有合作,只是現在合作期將滿,他提出來希望延長。
台灣中油發言人朱少華稱,中油自2003年起就與中海油合作,共同探勘海峽中線附近油氣,並已在屏東以南、東沙島以北的潮汕盆地鑽井,但無收穫,因合約到今年底止,希望能延約兩年,繼續探勘,同時也希望透過兩會協商,增加合作探勘點,計劃在海峽北端、基隆外海的南日島盆地進行。北京保釣學者、中國歷史檔案館研究員鞠德源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台灣方面建議兩岸共同探勘的基隆外海,距離釣魚台僅120海里,如果兩岸真能就此攜手合作,那才將兩岸共同面對國際問題的最好機會!
目前,台灣島內正因漁船在釣魚島海域被日軍艦撞沉,引發朝野抗議,而事發當天,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就事件對日方發出措辭嚴厲的警告,因此也有內地學者認為,江丙坤此時在北京拋出共同探油的話題,是否針對釣魚台事件不得而知,但兩岸在台灣海域合作,既符合經濟共榮的原則,也對維護兩岸主權有利。學者更指,江的提議已為兩岸聯手抗日埋下了伏筆。
台灣《蘋果日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