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砂鍋 - 程步奎(詩人學者)

摩洛哥砂鍋 - 程步奎(詩人學者)

在摩洛哥,除了可以品嘗流行地中海各地的「酷死酷死」(couscous)之外,有一種砂鍋類的「塌盡」(tagine或tajine)菜肴,也堪稱美味,高檔餐廳無不自我矜誇,標榜本店「塌盡」做得地道。和「酷死酷死」一樣,這個「塌盡」不是一道菜,是一類菜式的總稱,也就是一種烹調方式,其中用料可以是陸地上跑的牛羊,天上飛的雞雀,水裏游的魚蝦。「酷死酷死」有狀似小米粒的粗麥做底,可以比擬作中國的燴飯或蓋澆飯,「塌盡」則沒有主糧墊底,很像中國各地的砂鍋,更像廣東人愛吃的沒有湯水的煲仔菜。
有人在介紹「塌盡」時,稱之為「瓦缽菜」,從外形來看,描述的也還妥當,但給人一種印象,好像北非人野蠻落後,跟叫花子吃叫花雞似的,抱着個瓦缽吃東西,還停留在新石器時代,只會使用瓦缽陶罐來煮食。其實,「塌盡」一詞,不單指一種菜式,也是這種砂鍋的名稱,是相當高明的烹調器具,進化程度可能要超過中國的砂鍋。中國的砂鍋蓋,上面留有一個氣孔,以便烹煮時散去過多的水分;「塌盡」的鍋蓋設計就要複雜多了,而且充滿模擬自然的藝術情趣,像一根粗粗的葫蘆把兒,或像倒置的喇叭,中空可散氣。你走到摩洛哥的店鋪裏,或在街邊地攤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五花八門、色彩繽紛的「塌盡」,有大有小,大的兩人合抱,小的像個小碗,堆得滿坑滿谷,讓你覺得摩洛哥四處都是陶瓷展覽館,家庭主婦都是藝術鑒賞家。
「塌盡」的烹調方法並不複雜,說到底就是文火慢燉,慢慢把食材的內蘊燉出來,把香料的滋味燉進去,鼎鑊運轉,陰陽調和,像李老君煉丹一樣,調製出一鍋香噴噴的美味。除了回教禁忌的豬肉,其他的食材都可用。我本來以為穆斯林不能吃介殼類的食物,不能吃無鱗的海鮮,沒想到摩洛哥都有,菜單上大肆宣傳鮮魷、鮮蝦,還烹製得有滋有味的。倒是烹調「塌盡」所用的香料與附加食材,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放各種醃製的橄欖不說,還有桃杏、西梅、蘋果、葡萄亁、蜂蜜、杏仁、核桃,以及我認了半天也認不出來的花樣。至於香料,有薑黃、肉桂、胡椒、藏紅花,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堂的好滋味。此時,頓感自己孤陋寡聞,沒聽孔老夫子的話,「多識草木鳥獸之名」,不過,回頭想想,叫老夫子本人坐在案前,看來也說不出個名堂。
總之,「塌盡」可算美味。以後再吹噓中華獨絕世界的砂鍋烹飪時,我會不經意地插一句,摩洛哥的「塌盡」砂鍋很類似,味道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