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一些在災區從事賑災的本港義工,原計劃在昨日大地震滿月之時,組織災民舉行燭光集會,悼念遇難者,但按照內地規定向有關當局遞交申請後,遭到當局的勸止。而在汶川,一批失去孩子的家長則重返現場,悼念孩子,有家長仍泣不成聲,期待「還我孩子」;有民眾還向埋在山上的無名墓獻花,表達哀思。
日前兒童節 父母躲起痛哭
重災區映秀鎮災民大部份被安排住在成都雙流縣明月城一所職業中學校舍,災民表示,高峯期有近千人入住,最近絕大部份災民已返回家鄉,僅剩300多人。「住在這兒一日三餐無憂,有電影看,又有人來表演,但以後怎麼辦?」映秀鎮銀杏鄉60歲蕭婆婆說,很多災民剛入住時常半夜驚醒哭泣,「六一」兒童節時,政府安排很多節目給災區小朋友欣賞,但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觸景傷情,都躲在房中痛哭,災民經20多天相處,大家互相鼓勵,現時情緒基本恢復穩定。
在都江堰賣土特產的蕭婆婆稱,地震當日她正坐巴士回家拿土特產,地震後她徒步爬山走了兩天,到映秀鎮漩口中學找15歲的外孫,「女兒死得早,女婿早年離家沒有音信,外孫是我一手帶大的,我一定要找回來。」兩天後她終於找到受輕傷的外孫,幾天後又找到丈夫,一家三口終在安置區重逢。蕭婆婆十分心痛的是,家中兩頭大肥豬及一群雞,在地震中全部死光。
當局搞表演 送上一點歡樂
昨日下午,當局組織的一支川劇團到明月城安置區表演慰問,為災民帶來一點歡樂。當舞台上一名5歲小災民隨着「感恩的心」音樂做起手語時,贏得不少災民掌聲。
本報記者
專家警示:災民進入自殺高危期
四川大地震足月,創傷後遺症也開始浮現。被稱作「心靈天使」的香港無國界社工最近在災區輔導時發現,災民中有人出現嚴重心理問題,一些人容易恐懼;有婦女有自殘行為。專家認為,災區目前已進入災民自殺高危期,外界在關心災區重建的同時,更應關注災民心理問題。
有人沉默 有人自殘
在災區工作的香港無國界社工服務總監曹秋雯表示,災民出現嚴重心理狀況,表現在有人消沉不想說話,有人常哭泣,容易恐懼,有小孩變得脾氣暴躁,亂丟東西,有災區婦女甚至有自殘現象。她在北川擂鼓鎮見到一婦女手臂有自割傷痕;她跟一些丈夫或孩子遇難的婦女傾談時,對方多表示感覺無助,擔心會精神崩潰。
香港臨床心理科博士羅志華近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學為社工系學生授課,引用香港經驗教學生如何應對災民自殺。他對記者表示,地震災民開始有失眠、茶飯不思等情況,有災民閉眼就會回憶起災難慘情,在特別日子,如親人生日或紀念日,更易引起思念,產生心理問題,「失去手腳的更慘,每次看到傷口都加深痛苦的回憶。」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