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5月份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較去年同期上升8.2%,創三年新高,亦是自07年2月以來,PPI增幅再次超逾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意味着中下游行業如石化、電力、製造和交通運輸業等的利潤將受壓;預料未來6個月至1年CPI放緩速度相當溫和。
5月份PPI數字較彭博統計市場預期的8.3%略低;而將於今日公佈的CPI數字,市場預期有機會回落至8%以下。據統計局公佈,5月份PPI中的原油出廠價升幅達30.9%,原煤出廠價升24.1%,大型鋼材價上升27.2%。國金證券報告認為,地震災後重建導致投資增速上升,並帶動PPI上漲,未來數月將可能出現PPI持續上漲並高於CPI格局,並會推動非食品價格上漲,但導致CPI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中金亦指出,此格局將令中下游企業利潤受壓,尤其是價格被管制的電力和石化業虧損將進一步擴大。美林認為高企的PPI令中央繼續維持緊縮政策;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資深經濟師馬駿預料,未來6至12個月CPI增速放緩將相當溫和;滙豐駐北京宏觀分析師馬曉萍預期,油價上漲令PPI於第三季度前也不會回軟。
上月貿易順差續收窄
另外,海關總署公佈5月份貿易順差進一步收窄至20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9%;其間出口1204.9億美元,增長28.1%,進口1002.9億美元,增長40%。海關總署分析,導致貿易順差擴張勢頭收斂,原因是宏調奏效、人民幣升值、外需放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內地市場需求旺盛所致。ING新加坡亞洲研究主管TimCondon認為,高企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均令進口大增;而出口增長仍然強勁,反映亞洲區今年以來出口成長仍然較強健,未明顯受到美國需求減弱的影響。
海關總署預期,今年國家對外貿易仍將延續出口放緩,進口增速格局,貿易失衡矛盾將得到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