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油價大幅飆升,本地職業司機及運輸業界前幾天發動了請願抗議行動,有個別司機更把貨櫃車拖架開到中環鬧市,刻意攔在路中,令中環及附近地區交通癱瘓了好幾小時,令市民感到非常不便。
發動抗議行動的原來不僅是香港的職業司機,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職業司機也有類似的行動。西班牙各地就有成千上萬司機抗議,有的還砸破路過車輛的玻璃,有的則刻意堵塞邊境道路製造大擠塞。泰國的貨車司機則進行半日大罷工,並以時速十公里的速度慢駛抗議,要求泰國政府提供燃料補貼。
職業司機的生意、生計都直接受高油價衝擊,他們比其他行業的從業員,比一般市民對油價反應更激烈並不奇怪。但是,以激烈方式請願包括用重型車輛堵塞道路並不是說服政府或市民的好方法,反而可能引發混亂及失控的情況,反而可能引起市民的反感,令司機及運輸業界得不到同情及支持。
除了不應輕率採取過激行動外,運輸業界及職業司機要求全面撤銷柴油稅的理據也欠充份。事實上特區政府對運輸業界的補貼及支援並不算少。早在二○○○年,特區政府為了紓緩運輸業界的經營壓力及推動環保,把柴油稅大幅降低,從每公升二點八九元減至兩元;而新引入的超低硫柴油的稅款更減至每公升一點一一元。這樣的稅務優惠措施自此以後一直沒有撤銷,而是一年又一年的延續下去。
到今個財政年度為止,政府在這方面的稅款損失已超過一百億元。也就是說,運輸業界在過去八年來已獲得超過百億元的公帑補貼:若果進一步全面取消柴油稅,公帑的損失將會更多,補貼額將會更大,特區政府有理由這樣做嗎?
此外,油價飆升影響的不僅是運輸業界。私家車車主固然是受害者,固然面對用油開支大增的苦惱;其他行業以至一般市民都是高油價的受害者。試想想巴士公司、渡輪公司不是因油價上升而要求加價嗎?食肆、茶餐廳不是因燃料費用等經營成本上升而一再加價嗎?要是運輸業界可以因油價飛升而得到額外補貼,其他行業以至巴士乘客、一般車主、普羅市民同樣有理由得到補貼。這樣下來,政府負擔得起嗎?公帑應付得了嗎?
單單給予運輸業界特殊油價補貼固然不合理,取消柴油稅對業界的幫助也相當有限。以最新最環保的柴油計算,稅款只佔油價百分之五左右。即使政府取消油稅,運輸業的油費開支也減不了多少。而且,本地油價高企的最重要原因不是政府的燃油稅過高。
跟其他大部份發達地區相比,香港的柴油稅其實相當低,只比新加坡及美國略高,比歐盟國家、日本等低得多。倒是本地油公司所定的稅前零售價高達每公升九點六元,比絕大部份國家及地區高得多。若果運輸業界真的想油價下降,節省成本,他們不是該向油公司施壓、該要求油公司解釋清楚香港的油價為何比其他地方偏高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