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醫院 病人資料當垃圾<br>300份檢驗結果送堆填區

將軍澳醫院 病人資料當垃圾
300份檢驗結果送堆填區

【本報訊】將軍澳醫院把病人資料當垃圾棄置堆填區。該院300名內科專科門診病人的檢驗報告,由醫生審閱後放在辦公室內,一名外判清潔工人誤以為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膠袋棄置,遺失的資料涉及病人身份證號碼及檢驗結果。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醫院管理局必須加強措施防止再次遺失病人資料。 記者:梁洵瑜

未有病人治療受影響

接連爆出遺失超過一萬名病人資料的醫管局,昨晚公佈再有遺失事故。涉事的將軍澳醫院內科專科門診部,本月5日發現一批病人的檢驗報告,包括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檢驗結果等資料,醫生查閱後未有送回專科門診處理。

醫生審閱資料放膠袋

院方初步調查,一名外判清潔員工承認,誤把該批報告當作一般廢物拋棄,並把報告放入黑膠袋然後密封,交由食物環境衞生署送往堆填區,事件涉及300名病人,由於資料已被棄置堆填區,局方相信病人資料外洩機會不大。
該院已報警及通知個人資料及私隱專員公署。事發後翻查受影響病人的檢驗報告,確定未有病人的治療因而受到影響;院方開始通知受影響病人,並研究限制醫生在指定地點查閱病人檢驗報告。

據了解,涉及的醫生在辦公室審核一批病人的驗血報告,決定病人是否需要提早覆診,審閱後把資料放在膠袋內,清潔工人進入辨公室清潔時當作垃圾。消息人士稱,暫時未知當時辨公室是否上鎖,「如果鎖咗門,咁就當無人入到去睇任何病人嘅資料」,若無上鎖,病人的資料則不應放在沒有保密字樣的膠袋,故仍要調查有否人為疏忽。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何鴻光稱,「局方應該簡化醫生睇報告嘅程序,例如喺專科門診入面睇,睇完姑娘就可以入番落個病人紀錄入面」。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稱,疑是外判工人不熟悉醫院運作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