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任期,打過兩場戰爭,換來好戰之名。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正展開告別歐洲之旅,他接受英國《泰晤士報》專訪說,對外界以為他好戰感到遺憾。
喬治布殊2001年就任,就遇上911襲擊,他對阿富汗發動反恐戰時,揚言「不論生死」(deadoralive)都要把主嫌拉登(OsamabinLaden)繩之於法。拉登還未擒獲,他2003年不理國際反對,一意孤行攻打伊拉克,結果武裝分子以游擊戰術攻擊美軍,他以戰鬥格口脗回應:「放手大幹吧(bringthemon)。」
他對自己說過這些話感到遺憾,因為這些話「令人覺得我是好戰之徒」,無數年輕人在戰場喪命,令他感到痛苦,「我盡可能接觸他們的家屬,有責任安撫他們,讓他不會白白犧牲」。在行將卸任之際,「現在回想起來,我是可以用上不同的字眼和語調」。
未來半年力促以巴和議
他還說,第一屆任期實施單邊主義政策,現在已由嚴謹的多邊主義取代。他未來半年會將所有精力促成以巴和議,如讓巴人立國,讓繼任者可順利接手,也希望下屆總統會繼續在阿富汗及伊拉克駐軍。
他承認自己拒絕確認《京都議定書》,令歐洲盟友感驚愕,現在終於明白到富裕國家要擺脫石化燃料經濟,但他始終認為要達成有約束力減排溫室氣體協議,必須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
在談到誰是下任總統時,他指麥凱恩(JohnMcCain)「是個很獨立的人,會作出他認為最好的決定」。當被問到美國是否已準備好接受黑人總統時,他說,「民主黨提名奧巴馬做總統候選人,已證明了美國距離這個目標有多遠」。他給予奧巴馬一些忠告,推倒現有國際貿易協議,重新談判是很危險,只會令人擔心美國的保護主義抬頭,也擔心奧巴馬在伊朗問題上跟歐盟出現分歧。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