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獲特區政府重金禮聘的政治新貴昨天終於首度公開亮相,外界都希望藉此機會,一睹他們如何展示政治智慧,如何對傳媒提問見招拆招,可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卻恍如監護人般指定人選回應記者發問,他們也按章搬出早有準備的官式回應,未能顯露身價。觀乎不少新貴連開場白都要看着「貓紙」依書直說,要令市民信服聘用他們是「物有所值」實在不易。
打頭陣自我介紹的蘇錦樑,自信十足卻予人刻意營造之感,尤其他回應《南華早報》記者的廣東話提問時堅持以英文回應,似要顯示一向備受讚賞的英語能力,可惜卻拿着貓紙,令人扣分。已被政府視為副局長發言人的譚志源表現自然,被問及是否介意薪金較蘇錦樑低時也對答得體,他稱為官多年,「學會唔好同隔籬嗰個人比較,最緊要做好自己份內事」,當過財爺新聞秘書確實較為不同。
潘潔被問與張炳良關係
來自金融界的許曉暉與梁鳳儀,以及在香港大學當教授的梁卓偉表現拘謹,他們與原為馬場事務總監的陳維安也不時看貓紙。理工大學學者潘潔的不純正廣東話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記者問她與張炳良的親密關係,顯然將一直搬出官式回應的她殺個措手不及,掩飾不了尷尬之情。出身傳媒的邱誠武未見貓紙在手,他更不避諱地用上「擺上枱」等俗語,較其他官式回應來得貼近民眾。
9名政治助理的表現同樣拘束,全場最年輕、僅僅28歲的陳智遠一直戰戰兢兢,說得最多的一句是「希望大家畀個機會我」。全場最年長的55歲盧奕基卻表現剛強,重申從未因為國籍問題被質疑誠信,一老一嫩頓成對比。有記者追問年過半百的盧奕基如何能作為政府培育的政治人才,可惜林瑞麟率先搶答,令盧奕基無法展示何謂「薑越老越辣」。
楊哲安欲洗「花弗」形象
新加坡籍的伍潔鏇語帶外國口音,表現相對輕佻,反映其「鬼妹仔」性格。過往經常在「ball場」出現的楊哲安刻意收起「花弗」形象,正襟危坐。同樣出身傳媒的葉根銓面對諸如是否收過下屬名貴手錶等尖銳問題時表現淡定,回應問題時不忘帶笑。徐英偉、蔡少綿、張文韜以及莫宜端未成焦點,沒有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本報記者
副局長
政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