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今日將在北京舉行歷史性的陳江會談,接續中斷近10年的兩岸談判。海基會成立於1990年11月,海協會成立於1991年,作為兩岸政府接觸、談判的「白手套」,17年來「兩會」關係的冷暖,自然是兩岸關係的寫照。
京奧將臨促成「峯會」
由於歷史和意識形態等原因,兩岸彼此互信基礎薄弱,要走向談判桌殊為不易,而主動權往往掌握在大陸一方。海基、海協兩會能在1990年代初成立及運作良好,其中一大原因,是北京急於走出「六四」事件的陰影,因此才有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令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在兩岸關係的歷史上留下美名。至1999年兩岸關係因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提出「兩國論」而再度破裂前,兩會曾舉行22次談判,涉及兩岸經貿、司法等合作及大量民間往來的事務。
如今,海協、海基「峯會」能在北京舉行,某種程度上也是得益於大陸對北京奧運大局的極度關注及急於紓緩因鎮壓藏民騷亂而引發的國際壓力。但無論動機如何,陳江會談同15年前的汪辜會談相比,至少跨出三大步:
其一,雙方在一個中國及兩岸統一問題上的表述更為模糊,顯示意識形態的爭拗在減少。1990年代的談判,是以台灣通過《國家統一綱領》與國家統一委員會的運作為背景的,如今只是以不成文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為基礎。
雙方談判官員升級
其二,雙方上桌參與談判的官員升級。北京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將以海協副會長身份、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將以顧問身份參與談判,是歷來兩岸直接加入談判最高級的官員。
其三,雙方將簽署周末包機直航及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議,大陸居民將有更多機會親眼見識台灣的民主運作,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堪比1987年台灣開放居民赴大陸探親。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