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特首曾蔭權先生比他的前任董建華先生還不如!
前任特首董建華先生施政成績之差劣,管治效率之低下,議而不決之情況已是有目共睹。但他引入高官問責制時,他委任第一批政治高官時至少沒有引起甚麼爭議,至少沒有甚麼人質疑局長薪酬過高或不透明。因為董建華整個任命都有一定的規矩、規則,資料也公開。
這一回曾特首擴大問責制,任命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卻連最基本的規矩也欠奉,連公開、透明的原則也欠奉。結果,任命出台兩星期以來,整個招聘過程,聘任制度,薪酬安排固然惹人非議,人選同樣令不少人失望;令新的問責班子還未上場已備受質疑,已缺乏公信力及認受性。
相較之下,曾蔭權這位自比政治家的特首不是比能力低下的前特首董建華先生更不如嗎?
曾特首跟董先生相似的是他們都不大願意承認錯誤或道歉。當年的八萬五政策弄得香港人仰馬翻,經濟凋蔽,董建華先生都長期不肯認錯,只隨意的說政策不再存在便了事。曾特首的做法也不遑多讓。
擴大問責制、委任新政治班子的過程及準則明明大有問題,曾特首卻只肯承認沒有盡快讓新班子公開亮相不妥善,對主要的問題如國籍規定、薪酬安排、人選等則堅持政府沒有錯,甚至表示政府不能因一時的政治需要而放棄憲法及原則。這樣推搪及拒絕認錯的表現,跟董建華說八萬五不再存在有甚麼分別呢?
事實上曾特首今次委任援用的所謂原則根本不是甚麼憲制原則或香港核心價值,而是親疏有別,黑箱作業,鑽《基本法》空子之類的旁門左道做法。
從一開始,曾特首及他的左右手在規劃擴大問責班子的時候就表明用人時將會親疏有別,只有跟特首及政府同聲同氣的人才會被考慮,才有望進入班子。到委任的名單公佈,市民看到的果然是一份親疏有別的名單。特首的政治夥伴,政治同盟有多人被委任,其他政黨,其他社會團體的成員則被排除在外,不能深入學習政府的運作,不能吸取實際的管治經驗。這種用人唯親的做法既破壞香港用人唯才的核心價值,對香港的長遠政治發展也是有害無益的。曾特首怎麼還好說自己沒有犯錯呢?
在國籍及居留權問題方面,曾特首同樣錯得厲害。正如我們一再強調,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都是《基本法》沒有的東西,是新設的政治委任官員,政府硬說《基本法》沒有規定他們不能擁有外國國籍及居留權明顯是在鑽《基本法》的空子,是在打茅波。更何況《基本法》的原則是由沒有外國居留權的港人負責治港,即使立法會也只能有少部份議員可以擁有外國居留權,主要官員更完全不能擁有外國居留權。既然有這樣的原則及精神,特首怎麼不遵守呢?
至於一直拖延到昨天才公佈官員的薪酬資料更是荒謬。不管是副局長或政治助理都是政治任命的官員,他們的個人資料特別是涉及公職的資料如國籍、薪酬,工作詳細履歷根本不能視為私隱,根本應該在公佈任命時一併公佈。誰知道特首及政府還要一拖再拖,直到最後仍堅持這是私隱,要由被委任的官員自行公佈。這種不重視公開性,不重視向公眾交代及問責的做法怎能不是錯呢?難道曾特首認為公眾無權知道政治任命官員的資料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