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曾蔭權終於在輿論壓力下,安排一眾副局長、政治助理面對傳媒,又辯稱政府獲這批政治新貴同意,公開他們的薪酬。
有政界人士稱,煲呔處理今次政治新貴的國籍及薪酬問題進退失據,淪為「擠牙膏」式被動地回應輿論追擊。
更重要的是,煲呔昨日根本沒有承認犯錯,將責任推到一眾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身上,只會給予政黨更多空間窮追猛打,令政府無法止血。
有親政府立法會議員私下批評,雖然曾蔭權承認低估了民意反彈,但其實他未有承認在副局長外國籍問題上犯錯,「連中聯辦發言人都話,放棄外國籍係對香港有承擔表現,即係有外國籍又做政治任命官員係唔夠承擔,咁樣都諗唔到有問題,特首又點可以話自己冇犯錯?」
雖然曾蔭權不斷以《基本法》沒有禁止副局長擁有外國國籍,自辯之餘,但同時施壓令副局長「自願」放棄外籍。有泛民中人直指那是曾蔭權的「卸膊」表現:「若果(曾蔭權)咁理直氣壯,大可企硬唔公開,但當佢知道民意唔接受,又唔想民望下跌,於是夾硬屈班副局長、政治助理自願公開,完全唔記得最初係政府要佢哋封口。」
心戰室低估民情
更大問題是,今次特首辦處理危機的手法,與前特首董建華「擠牙膏」式回應公眾批評,可謂極為相似。特首的心戰室最初低估民情,任由事件鬧大,再逐少逐少發放資料,結果反而令政府「流血不止」,事件越炒越熱。
雖然曾蔭權昨日召開記者會,希望能夠替政府止血,反而吸引泛民繼續追打。有親政府議員分析,「泛民目標係打曾蔭權,唔係班副局長同政治助理,佢哋見政府打吓又讓少少,曾蔭權又唔肯認錯,一定窮追不捨,咬住唔放!」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