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多走過幾個一線和二線中國城市,就會明白香港的價值。香港的出路,不是要成為中國城市一員(十年前已經成事),而是要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城市。這條路是孤寂的,卻是必須的。
六四那天晚上在維園的燭光之海,是全中國最靜美的一幅畫面。那光,是世間最孤寂的光。因它要照亮的是一條不知有沒有前路的小徑,它要抵擋的是一場無邊無際隨時把人吞噬的黑暗。有些人不再守着這盞燭光(數字說明了一切),只要他們再回到歷史現場,只要他們再靜下心來,就能清楚看見。
這種「不一樣」的特質,不僅是仍然堅持悼念六四或爭取民主這些高尚的意志,更是落實在日常生活裏,包括對世界潮流的理性掌握,對制度保持開明與監察之眼,對細節的追求,對現代感性的珍惜。這些,全是中國前線城市欠奉的元素──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先天與後天的問題,人的問題。
香港不一樣,香港要走自己的路,打造現代中國城市的優良範本。其基礎就是要建立在「反對」、「異議」、「批判」之上。所以,這裏不可以有豆腐渣,不該有向權貴獻媚的傳媒,不應有無道的貪官,不好有容不下異己的民族主義狂情等等。
守着這些事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全盤失去。香港人注定是不一樣的中國人,在既不是他方也不是祖國的夾縫裏,兀自發光,不可也不該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