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煜雄報道】一條被捕獲後又被放生的六米長鯨鯊,疑終難逃厄運,前日反肚浮屍於鴨脷洲對開海域。專家指當日鯨鯊被捉後折騰大半天才放生,或變得體弱,加上暴雨令海水鹽份有變,鯨鯊疑因不適應而死亡;專家呼籲漁民捕獲鯨鯊後應即時剪網放生,當局也應立例保護。
釣友:睇見心酸
釣友Ben前日早上9時與友人租艇由香港仔往南丫島垂釣,開船15分鐘後發現海面有一巨物漂浮,旁邊停泊一艘水警輪。駛近一看,發現是一條長五、六米大魚屍體,朝天魚肚呈一片嫣紅,「好似傷痕咁,應該係之前被捉但放生嗰條鯊魚。」當時其他小艇也駛近議論紛紛:「睇見心酸。」
漁護署發言人證實,6月8日獲悉鴨脷洲東面的鴨脷排對開海面有魚屍,該署及海洋公園專家到場,確認為一條已死鯨鯊,死因未明,並即處理魚屍。她說鯨鯊於本港不常見,估計牠該是早前被放生的鯨鯊。
Ben將魚屍相片放上「香港魚樂網」( http://www.fishinghk.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7683&extra=&page=1),網友多認為漁民捕獲鯨鯊後不應「左搞右搞」,該盡早放生。6月6日有漁民早上9時於淺水灣對開無意捕獲兩噸重鯨鯊,但吊機失靈無法吊起鯨鯊,至下午4時在鴨脷洲海面剪網放魚。

料因折騰變體弱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海洋環境保護主任朱炳盛說,該鯨鯊可能因長時間被魚網拖行而擦傷,又或曾被拉離水底,折騰數小時,因而變得體弱,近日暴雨也令河水衝進大海冲淡海水鹽份,令鯨鯊無法適應而死。
他補充,現難判定鯨鯊死因,但漁民若意外捕獲鯊魚,應即時剪網放生。他又批評,只吃浮游生物的鯨鯊雖屬瀕危生物,但本港並無法例保護任何鯊魚,建議政府立例制止有關捕捉或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