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喺度討論自製迷你盈富基金,早已預計敏妮blog會有一陣熱鬧,好讓敏妮喺長假期時有話題同其他朋友討論,咁多讀者留言中,最有發揮係Kenny嘅留言,佢話喺自製迷你盈富組合中,似乎太多銀行,所以提議換走恒生(011)同交行(3328),換入港鐵(066)同中電(002)。
Kenny唔知係唔係財務策劃師呢?所以投資組合要求多元化、股票相關性低,咁嘅安排好大程度可將風險分散,但Kenny唔記得咗呢個自製迷你版盈富,係模仿盈富基金而成,盈富係一隻被動式嘅交易所買賣指數基金,裏面成份股等同恒生指數成份股。睇吓恒指服務公司挑選成份股嘅準則,就知佢哋好重視股份嘅市值同成交額,入選嘅成份股必須位列上市股票總市值90%,同成交額首90%之列。
恒指非投資組合
其實,恒指成份股好大程度係反映當時香港市場同經濟潮流,好似以前恒指成份股主要「成份」都係地產股,反映地產喺當時對香港經濟佔嘅比重好大,時至今日,恒指成份股越染越多「紅色」,亦反映大陸對香港經濟嘅重要性。細心諗,恒指係一個指標,並唔係一個「投資組合」,唔想跑輸大市,跟佢買,就即係跟住市場。
至於好似Kenny咁,換入其他股份「完善」自己嘅投資組合,呢個已經變咗一個主動式基金投資組合,偏離自製盈富嘅原意,當然你嘅portfolio有機會跑贏大市,但亦會因為咁偏離恒指走勢。
順帶解釋一啲問題,有朋友提到敏妮自製嘅迷你盈富冇考慮到股息因素,其實之前只係將盈富同「自製盈富」嘅股價走勢作比較,所以冇計算股息。
自製盈富冇計股息
另外,有朋友提到「自製盈富」嘅成份股,並唔係家陣盈富嘅首15隻,主要係因為敏妮需要有一啲歷史數據先可以作比較,所以用咗今年1月2日嘅數字,當時嘅盈富成份股當然同家陣有分別,敏妮只係想show畀你睇點樣計每隻「成份股」應該揸幾多。
網誌: http://wanmanli.com/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