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長雙重國籍風波總算草草落幕,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狙擊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薪酬的風暴。不少政界中人指出,副局長國籍風波反映在政治敏感度上,民主黨顯然高於公民黨,尤其民主黨掌握市民脈搏及如何引導輿論,也較公民黨勝一籌。民主黨似乎也知道在副局長風波中佔了上風,除續在立法會跟進,也會展開街頭簽名運動,務求在選舉前夕爭取民心。
進取態度市民加分
關注副局長國籍風波的官場中人稱,從民主黨李永達「負責拆彈的副局長未上任便為政府帶來炸彈,政治水平不足」一句,便看到民主黨懂得掌握問題重心,並成功引導輿論方向,先勝一仗。其後他們留意到市民對政治任命官員的薪金看得重,堅持死咬不放,力促引用立法會特權法迫使政府公開資料也是高招,因為就算成事機會不大,市民也覺得民主黨與他們站在一起,因此無論結果如何,該黨已憑其進取態度在市民心目中加分。
相對之下,公民黨此事上似乎較為低調,該官場中人也形容公民黨只是被動的跟大隊走,殺傷力遠不及民主黨。單仁曾向公民黨中人了解,他們自稱與民主黨有不同分工,議會的跟進行動才是他們的關注焦點,認為街頭運動還是交由民主黨負責,似乎都不欲與民主黨爭功。至於那個政黨最不恥?該政府中人直指自由黨,認為田少大大聲批評政治助理薪酬不合理之餘,卻又不敢支持民主黨要求公開薪酬,顯然一切都是為了選票而已。
另一名政府中人也稱,萬料不到公佈政治助理名單後,坊間的批評竟然多由「自己人」發出。例如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政治助理陳智遠同為Roundtable成員的沈旭輝,昨天公開撰文指陳智遠「明知成為炮灰而為之」,揶揄這位有抱負的人「走錯路」。雖然有關「點評」或者陸續有來,打擊新丁聲譽,但政府中人稱暫時都是「無能為力」,還望風波平息後令「互隊」的情況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