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增加學額90個<br>中大醫學院擴充 新設生物醫學學院

明年增加學額90個
中大醫學院擴充 新設生物醫學學院

【本報訊】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明兩年將大展拳腳,落實多項大計,包括將生化、生理、解剖及藥理四個學系,組成一個新的生物醫學學院,重點發展癌症等基礎研究;明年開辦全港首個公共衞生理學士課程,培訓本港缺乏的公共衞生人才,名額35個。此外,中大醫學院明年分別增加35個醫科及20個護理學系學士學位,令每年醫科及護士畢業生,分別增至160人及220人。 記者:陳沛冰

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接受訪問時表示,即將成立的生物醫學學院,隸屬醫學院,由四個基礎醫學學系:生化、生理、解剖及藥理組成。該四個部門的研究項目息息相關,但以往各自進行,資源未能最有效運用,希望融合後產生協同效應,互補不足,由以往「打單泡」,變成主題式研究,加強對細胞、分子生物及癌症等基礎研究。

首創公共衞生理學士

目前正全球招聘新院長,下月有結果;學院已有38位教授,決定增聘三成即13人,若過程順利,最多增聘20人,已有數名本地及海外教授答應加盟。
隨着中大校園發展,醫學院計劃數年內擴充及搬遷。未來醫學院重點發展心腦血管病、幹細胞、腸胃科、肺癆及愛滋病等研究。
身兼醫院管理局董事局成員的霍泰輝表示,03年沙士後政府着重防疫,應付非傳染病及人口老化問題成當前急務,並要進行醫療改革,但本港缺乏公共醫療管理人才,培訓亦出現斷層,即使在中學教授公共衞生科的老師,大部份也不曾修讀有關課程。
醫學院上周落實明年開辦全港首個公共衞生理學士課程,學額35個,課程包括流行病學、傳染病原理、生物統計學、醫療政策及財務安排及母嬰健康等。學生不需一定有醫生專業背景,畢業後可從事醫療管理或衞生督察的前線工作。
醫學院為此另外增聘逾10名教授,他們必須熟悉本港醫療體系,也會邀請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及醫管局專家以客席身份任教。

醫學會反對增醫科生

霍泰輝表示,過去數年醫科生名額被削,每年只有125名醫科畢業生;中大已獲批准,明年起增至160名,希望解決本港醫生不足問題。
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反對增加醫科生,因本港整體醫生充足,只是公立醫院因醫生待遇差,導致流失率高,人手不足;培訓過多醫生會令公立醫院無法提供足夠培訓名額及訓練場地,「幾年前都試過咁嘅情況,如果有年輕人想讀醫,我會叫佢三思。」

加開課程解決護士荒

【本報訊】全港公、私營醫院鬧護士荒,中大醫學院將全力擴展護理學系,明年增加護理學系學額至220個,並會增辦共有30個學額的護理碩士課程,及全港首個護理博士兼讀課程,名額10個。
公立醫院去年護士流失率創新高達4.5%,中大護理學系教授李子芬表示,現時護理學系每年有200名畢業生,明年起增加20名一年級護理學名額。

開首個護理博士兼讀課程

現時不少院校開辦副學士課程,中大2010年起會開辦銜接課程,學士生在坊間院校修讀首兩年副學士課程,合資格者可升讀中大護理學系第三、四年學士課程,畢業後成為註冊護士。
李子芬指,該系明年會開辦三年制護理碩士課程,持有任何學士學位者可申請,希望吸納以往修讀其他科但畢業後有志轉投護士行列的年輕人。另外明年會開設護理博士課程,加強臨床訓練,以應付公立醫院顧問護士的需求。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表示,歡迎政府增加護士學額,但政府一直不肯進行整體護士人手需求研究,醫管局曾指未來數年每年需增聘1,000名護士,現時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解決長遠人手不足問題。

隨着中大校園發展,醫學院計劃數年內擴充及搬遷。資料圖片

你的意見?

●對於香港增加醫科生名額,你認同嗎?為甚麼?
●你認為香港現時最急需那一類型的醫學研究?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23703283
或發短訊至:6010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