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府<br>今起迎大陸客

台灣總統府
今起迎大陸客

台灣總統府今天起將恢復民眾非假日參觀,亦將首度向港澳及大陸人士開放。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馬英九上台後刻意營造良好氣氛,向對岸釋出善意並配合下月開放大陸客赴台觀光的措施。為營造「民眾總統府」形象,當局從今日起會把總統府外設置了兩年的鐵馬、蛇籠(鐵絲網)和防暴水車等設施全部撤除。總統府還要求,周圍的安全人員「盡量不要站在明顯地方」,以給遊客和民眾「親切感覺」。

調查顯示,大陸遊客赴台,最希望看的景點之一是總統府,加上中正紀念堂(現已改名民主紀念館)近在咫尺,總統府已成為大陸遊客必到景點。

撤港澳人士參觀限制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總統府開放給大陸及港澳人士參觀,並無任何政治因素,因外國人都可以參觀,當然不能排除港澳及大陸人士,因此決定取消參觀對象的限制。從今日開始,總統府同時向港澳及大陸人士開放,但需以團隊形式,集體參觀。同時,當局還將拆除總統府四周的鐵馬、蛇籠及防暴水車等,這些安全措施是兩年前陳水扁政府為防紅衫軍「倒扁」而設置。
總統府副秘書長葉金川直指,看到那些鐵馬和憲兵,「好像不是讓人進來的地方,非常沒有尊嚴,而且有礙觀瞻。」總統府有官員也指,重重鐵絲網包圍加上鐵馬,上班「像被囚禁在監獄內」。

總統府設計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風格。 互聯網

移走周邊鐵馬防暴車

葉金川表示,「總統府應是民眾的總統府,不是用拒(鐵)馬來拒絕民眾親近的總統府。」因此決定撤走總統府周圍的鐵馬、防暴水車等,連守衞的保安人員,也要「盡量不要站在明顯的地方」,希望給民眾親切的感覺。他強調,總統府保安不會因此比以前少,毋須擔心安全。
葉金川否認總統府會變成「馬奮館」,表示府內既有的展覽不會改變,只會增加部份馬英九上任後的物件,包括照片、外國雜誌等。在非假日時間,總統府周一至五上午9時開放,11時半截止。台灣總統府自李登輝時代的1995年開始,向民眾開放參觀,但只限對島內居民,港澳和大陸遊客一直無緣參觀。
台灣《蘋果日報》/本報記者

總統府憲兵

會客室掛孫中山墨寶

位於台北中正區重慶南路的總統府,建於日據時代的1919年,其建築風格是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風格設計,除漂亮古典建築外貌,樓內隨處可見深邃迴廊、大型拱門,高聳的圓柱有各種雅致的雕飾,精雕細琢、令人目不暇給。

一樓展歷任總統文物

總統府由敞廳、總統辦公室、會客室、大禮堂、介壽館南北庭苑等多個部份組成,各具風格及特色。其中總統會客室為總統接待來訪貴賓的場所,前壁中央有一座西式壁爐,古意盎然,對應壁上一幅國父孫中山賜贈蔣中正的墨寶對聯:「窮裏於事物始生之處,研幾於心意初動之時。」
總統府一樓常設有歷任總統文物展,展示台灣歷任總統使用過的文物;同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亦會舉辦各種文化展覽,並會展出外國來賓送給台灣的各種禮物。
本報記者

總統府內展示歷任的總督及總統肖像。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