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溫家寶總理拍板擇址另建北川城,原址留作遺址,私心非常贊同。同時感到,這還不夠,還應把北川、汶川震區建成中國第一個真正實現民主化的政治特區。在中央和四川省政府出自百分之百的誠意主持下,若北川、汶川自縣級政府以下,各級政府一律實行嚴格的民主選舉制,那麼該震區就不僅是建築意義上的新城,更是政治意義上的新城。以此告祭死者,撫慰生者,實在功德無量。這叫一不做二不休,這叫一竿子插到底,這叫一勞永逸,這叫一步到位,這叫既然投了一便士,索性再來一英鎊。
讓爺爺之愛持續
自川震發生以來,胡、溫二公所到災區各處,對倖存的孩子們均以爺爺自稱,孩子們亦被教以如此稱呼他們。當初連戰先生訪問中國,西安的孩子們以「連爺爺」呼之,曾被台灣和海外華人世界哄笑。如今想來,這個基於傳統倫理中國的特色稱呼,其實未嘗不可以結出現代文明的果實。普世價值的核心部份之一「博愛」,想來不外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邏輯延伸。如果胡、溫誠願以爺爺之愛對待災區的孩子,那麼把民主制度率先「發放」給那裏的孩子們,無疑是這種摯愛的最高體現。
川震最初數日,我正在挪威參加會議。CNN和BBC的新聞不可能像中央電視台那樣處理川震新聞。幾天時間內,我僅看見一眼溫家寶總理,鏡頭大約一秒多鐘,不到二秒。僅此瞬間,已足令我熱淚奔流。左手拄棍,一個年輕人攙扶其右手,移步艱難,彷彿是那送葬父母的路上哀毀骨立的老年孝子。我腦海裏當時聯想起《詩經·穀風》中「凡民有喪,匍匐救之」那勞身交瘁的句子。所以自由言論界雖然不乏指胡、溫災區之行為「作秀」者,可有此鏡頭墊底,我終不忍以「作秀」視之。世無純水,也無純金,作秀亦然。尤其在那樣的大災面前,純作秀更難。一天二十四小時,作為國家領導人,若能有十個小時為私黨,十四個小時為眾生,亦庶幾無愧矣。為那些劫後餘生的、稱呼你們為爺爺的孩子,胡、溫二先生,請拋卻私黨之得失,把爺爺之愛進行到底!真的,一旦退休,你們再想為災區的孩子們做這些,絕不可得。
造物主有其旨意
每個人都是造物主手中的一個器皿,是讓你作花瓶還是讓你作夜壺,造物主有全權。川震讓這麼多人死難,造物主一定有他自己的「美意」。正如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伴隨有與其匹配的「人事」大變動一樣,我相信今次北川、汶川地震之後,人間也一定會發生相當量級的事變。把四川震區建成中國第一塊民主制度試驗田和政治特區,應當算是與這場災難相匹配的人間大事變之一吧。
焦國標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副教授